第411章播雨古城
除了這些各地小吃,還有貴州本地的很多農副產品,比如曬干的干果話梅,素片,山楂片,山藥片這種,味道和超市里面賣的不一樣,味道當然也是各有千秋。
不過這一類零食都是少吃一點覺得不錯,多吃容易膩。
陳星在這里解決了午飯,下午又坐了一輛三輪車到縣城里另外一個景點。
播雨古鎮。
陳星有一個探訪古鎮的長期任務,所以也去過國內的很多古鎮了,風格上有川省古鎮,江南古鎮,其中以江南古鎮居多,上次到那邊旅游的時候差點逛吐了,不過也正因為這樣,陳星對很多古代建筑都有所了解。
在交通條件不便利的古代,兩個省份之間的文化交流是很不密切的。
除非是人口大遷徙。
如今川省那邊有許多典型徽派建筑風格,有時候還混雜了蘇州園林的樣式,正是因為當初的人口遷徙。
和川省不同的是,貴州從古代到近代都是一個極其封閉的省份,只有到了現代才真正融入了華夏這個多文化的大家庭里面,所以這里的建筑也是十分具有自己的風格。
但也脫離不出吊腳樓的底子。
三輪車沿著縣城的主干道直行,開到底,就是一個有十幾米的多孔石拱橋了。看這個橋梁的寬度,可以想象以前這里的河流在當時也算是很雄偉,不過現在只能看到一道小溪流,水的流速也很緩慢。
對面就是播雨縣的老城。
很多古城古鎮現在都商業化嚴重,一進去里面不是什么古裝漢服店就是民樂器店,還有什么紀念品店。
不過這個古城卻很有人間煙火味。
陳星還沒走過橋,就看到那些修了有四五層樓高的木制吊腳樓上每一戶都晾著衣服,被單,如果不是這些樓上的木雕都被磨滅了,形成了黑亮黑亮的包漿,不然陳星絕對想不到這樣的樓居然是古樓。
四五層樓的古樓,居住起來的密度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秀起來的居民房差不多。
走進這個古城,那種煙火味就更加濃厚。
狹窄的街道,腳下的路是用石板鋪的,大概只有三四米寬的樣子,這么窄就不用想有什么排水系統了,沒有,兩邊有商鋪,賣衣服的,賣毛豆腐的,陳星還看到了有人在擺攤剃頭。
剃頭的師傅大概七十多歲了,穿著白色的布衣套著棉襖,工具就是一把和蝴蝶刀類似的刀具。
陳星拿著相機拍了幾張他給一個游客理發的樣子。
這個體驗生活的游客頭發也很短,應該是經常剃光頭不介意的那種,這一點陳星可做不到,真被剃成光頭了說不定他半年都不會離開家一次,得等頭發完全長出來了才會出來。
這里的服裝店賣的也不是城市里面那些很時尚的衣服,看起來更適合中老年人穿。
甚至還有裁縫店。
幾個阿姨用著很有時代氣息的縫紉機,店里面堆積著無數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