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想著,許正趴在辦公桌上,睡著了,然后做了一個夢
手術室,各種儀器嘀嘀作響,術者穿著厚厚的鉛衣,右手持有一根國產最細的介入導絲,直徑為0018英寸,長度為30。
只不過此時的術者手中露出來的導絲長只有6,剩下的24長的導絲通過患者的鼻腔進入他的大腦里面,現在已經在術者操作3個小時的情況下,前端終于快要達到病灶的位置。
“血壓118,65,正常。”
“體溫364°,正常。”
“心率80,正常。”
“腦電波正常。”
“”
隨著器械護士各項數據的匯報,術者疲憊的微微點頭,行百里者毀于九十九的大有人在,經過2個多小時的精細操作,長度有24厘米的導絲雖然通過鼻腔插入了患者腦干,可是最后一厘米的難度比之前加一塊的還要難。
24厘米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從鼻腔算起,24厘米伸直的話可以穿透患者頭頂,可現實是它在術者手中,經歷了九曲十八彎,不,它比這黃河的彎度還要多,還要復雜,此時導絲的頂端要到達的地方是腦干下面的第三室的兩側的丘腦,這個部位向上連接雙側大腦半球,向下與中腦連接。
丘腦的作用很大,它要是出了問題,最有名的一種病就是海默玆綜合癥。
但這位患者的病更嚴重,他是丘腦腦垂體腫瘤,所以術者還要讓導絲前進1厘米達到這個病灶的地方,然后通過導絲給腫瘤精準入藥,以達到切除腫瘤的效果。
時間又過去了1個小時,算下來,整個手術已經過去了4個小時,術者已經全身站的麻木,胯間戴的成人紙尿褲在這個低溫的手術室變成了冰涼的水袋,刺激的他雙腿微微顫抖。
只是他的雙手依然穩如鐵鉗。
術者的雙眼一邊盯著造影顯示器,一邊持續捻動導絲,終于,通過了最后的001厘米準確到達了病灶的地方。
接下來就是給藥和造影觀察的時間,這些活二助接手處理,術者也終于可以活動一下了,等到2助完成工作,剩下的抽導絲的工作也得術者親自完成。
又過了半個小時,手術完美結束,手術間和手術直播間的各位同行都給術者鼓起了熱烈的掌聲。
別看這只是介入手術,可這次手術難度為四級,簡單來說,就是考驗術者對導絲的精準控制和人體大腦的熟悉程度。
打個比方,給你一塊長10厘米的豆腐,你用20厘米長的導絲全部插進去,既要保證導絲剛剛到達豆腐另一端,又要保證豆腐不能爛
隨著術者摘下口罩,露出一副疲憊的臉,許正也從睡夢中醒了過來。
“艸了,你這系統坑真宿主啊”
許正抱怨了一聲,這夢境肯定是系統給的新功能,剛才這位做介入手術的醫生應該就是池國銘,可他這手術應該是完成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