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以后,要進行企業改組。
企業改組并不是都要并廠并店。
從最開始發起全行業公私合營以來,并廠并店的很不少。
有些工廠和商店并得對,應該并。但也有很多是并得不對的,其中數量最大的是手工業,因為他們沒有什么機器,門面不大,并起來很方便,就并了。
但事實并非如此。
真合并了,反倒是出麻煩。
比如說城市里的剃頭擔子,在馬路上、在工作場所、在家里給人剃頭,對群眾很方便。
公私合營、合作化以后,有些地方把剃頭擔子都合到理發鋪子去了。
本來理發鋪子就不多,再把剃頭擔子并掉,對群眾特別是碼頭工人和郊區農民更不方便。
這種合并是不合理的合并,或者叫做盲目的集中,盲目的合并。
現在都已經是六六年了,問題被暴露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明顯。
比如說有些地方如果去理發,還得有理發票,這簡直就是胡鬧!
好在ay市還沒有那么離譜,但是現在對于一些小的手工業,還是要盡快地整改。
許如意已經把其中一個手工鋪子解散的計劃報上去了,這些人可以自己在家做手工,完全沒必要再因此而弄個鋪子,可以自己做好后送到收購站或者是供銷社都沒有問題。
比如說他們自己做的手工鞋子,顏色、布料、尺碼、手藝等等差距太大,而且還要單獨為他們提供一間鋪子,他們的收入又沒有很高,上面還得再派下來一兩名的管理者。
你說這是圖啥?
而且現在雖然是計劃經濟,但是對有些商品,如百貨中的一部分,國家不再統購包銷。好的,國家要;不好的,就不要。
不好的不要,就要跌價,或者就得按殘疵品來處理,如此一來工廠就要虧本。
一虧本,工資都發不出,管理人員就要動腦筋,想辦法提高質量,增加品種。總體而言,這是在刺激工廠,也是為了讓他們拿出更好更豐富的產品來。
但是這要有步驟有計劃分批地進行,否則要出大亂子。
所以,幾年過去,大部分的地方已經開始重新整改,而ay市的大部分也都在努力改進,就比如說紡織三廠,他們的出疵布率已經大幅度降低,但不代表就沒有其它問題了。
許如意也沒想到,把她調到市里來,是讓她處理這么棘手的問題。
十一點,她跟副科那里說明情況,直接就去公私合營的那種惠民樓了。
惠民樓,在ay市也有些年頭了,最早的那個創始人,早就已經入土為安了。
現在負責接手的,是孫輩了。
這惠民樓的經理是公家的,副經理和店小二都是以前店里頭的伙計,現在公私合營了,他們也轉換身份,拿工資,但干的活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
許如意過來這里,主要也是因為經理和這里的廚師之間的矛盾太大,一直沒有辦法調和,上個月還鬧到了局長那里。
許如意對于局長和科長的安排也是服氣的。
這不好處理的項目,都落到她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