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貨幣的推廣本就困難重重,哪怕有渥金教會的幫助也是如此,因為鑄幣權是屬于統治權的一部分,一旦將這個權利讓出來,會對一個國家產生不小的沖擊與影響。
若是再有兌換差價,等于是憑空增加推廣難度,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財富貶值。
畢竟他們并沒有一個完整的、強大的國家機器幫助推進此事,更多的是依靠利益自身。
虧得他們使用的是超現代化的鑄幣方式,諸神鑄幣廠將鑄幣成本壓縮到了極致——至少是現行鑄幣模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黃金熔煉、提純與鑄造,都是需要消耗燃料的。
在鑄造的過程中,還有可能會出現黏連、殘次、磨損、有缺陷貨幣,需要回爐重造。
鑄造設備的建造、維護與鑄造過程中的人工費,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消耗。
這一系列的消耗,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專業性的詞語火耗。
林林總總下來,鑄幣是一種非常花錢的買賣,而且金幣、銀幣與銅幣之間的火耗各不相同。
其中金幣最小,火耗能控制在百分之二的,就算是合格的,一百公斤的黃金只能鑄造等價于九十八公斤的金幣。
銀幣次之,銅幣最高,后者的火耗能控制在總重量的百分之二十,就算是合格的,因為它們的貨幣值小,所需要的鑄造量大,各方面的成本雖然是急劇上升。
這不代表鑄幣是一個虧本買賣。
誰也沒說金幣就是純金的,銀幣就是純銀的,銅幣就是純銅的。
其他的暫且不說,金幣的純度越純,硬度也就越低,越容易變形,為了增加硬度,通常會在里面摻雜其他金屬,形成合金,這個火耗就從里面出,只要鍛造技術不是太差,能夠控制在合格范圍之內,通常還有小賺。
既然是合金,里面就容易出現水份了,畢竟摻雜的其他金屬越多,能夠鑄造出來的金幣數量也就越多,一百公斤的黃金產出一百二十公斤的金幣,這是一種何等賺的買賣?
尤其是那些黑心私人鑄幣廠,鑄造出來的金幣含金量連百分之八十都沒有。
不過這樣的私幣,在市面上的認可度很低,基本上流行不起來,多數是對某一種貨幣展開仿造,也就是俗稱的假幣,為了維持自己貨幣的價值,官方對假幣通常會進行嚴打,只要抓著了就是砍頭重罪。
但是里面龐大的利益,依舊會讓不少人鋌而走險,逼迫那些貨幣的鑄造者,不得不提升自己的鑄造工藝,提高被仿造的門檻。
蓋文他們推行的諸神幣就是后者的典范,外層鍍上空氣玻璃,既為了減少磨損,提升外觀,也是為了提高仿制門檻,畢竟他們以后面對的對手,不僅僅是那些私人鑄造廠,還有可能是受到他們沖擊的各個國家的官方鑄造廠。
僅僅是一層空氣玻璃鍍膜技術,就能將絕大多數的仿造者拒之門外,他們既沒有這種材料,也沒有這種技術。
但是整個費倫大陸上并沒有一套規范的貨幣鑄造規定,導致不同的國家、地區甚至城市,采取的鑄造標準、純度各不相同,這也就導致了不同貨幣之間不等價的原因,同樣也導致了貨幣市場的混亂。
貨幣真假難辨、價值難以衡量等等。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會成為貿易的絆腳石,憑空增加諸多難度,讓商業欺詐、欺騙橫行。
那些騙子、小人往往成為最終的獲益者,反倒是那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正經商人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這也是財富女神渥金的教會在商人中深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她的專屬祭祀都是貨幣專家,而且這些祭司們需要的是信仰,而非單純的賺取他們的財富,自然不會作假。
渥金教會鑒定兌換貨幣是最誠實可信的,但是價格也相對高昂,畢竟維持龐大的教會也需要支出的,祭祀也是人,也需要吃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