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辰聞言沉默片刻,繼而說道“古人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孟相統覽大局時高瞻遠矚,于細微處時辨別毫厘。朕如何能離得孟相之輔佐你若就此辭官,豈不是置朕于不孝不仁不賢之地”
孟相聞言一驚,立馬起身離座,再次跪倒,流下兩行淚水,邊叩首邊說道
“是臣有罪,是臣有罪,辜負了陛下。臣已老矣,近日思及歷來功過,過之甚多。心灰意冷。還請皇上治罪。”
這是執意要引咎辭職了
李北辰不知道孟相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段位太高,看不清楚,倍感煩悶。
但表情管理上他經過了專業培訓,喜怒不行于色,是帝王這個職業的必備技能。
李北辰朝太監徐方使了個眼色,徐方急忙跑過去,把孟相小心翼翼地攙起來。
“皇上”吏部侍郎周謙突然上前稟報,“孟相雖然勞苦功高,位置再高,但還是我大明王朝的臣子。何況按照大明朝律令,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孟相收受賄賂金額如此巨大,按照大明朝律令當除職問斬,抄家親屬流放六千里。應提請督察院徹查到底即便孟相有投案自首,但按照律令只能減刑,不能免刑。請皇上明鑒”
周謙說這話時腰背挺直,頗有一番浩然正氣之勢。
“臣有罪,臣愿領罪。”伏在地上痛哭流涕。
一直沒有出聲的右相陳相出列勸道
“孟相是忠臣,皇上是賢君。正好如孟相剛剛所說,上下一心,君臣交泰。既然陛下寬恕了你的罪責,苦心一片要留你,孟相你就不要辜負。朝中無人能超過孟相的文韜武略,何苦讓陛下憂心”
周謙瞬間怒道“敢問陳相,這是什么樣的忠臣貪墨金額高達二百萬兩白銀是國庫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如此國家蛀蟲如果稱得上忠臣,置歷代先賢于何地置我大明律法于何地”
李北辰“”
陳相“”
工部侍郎馮思勰出列“周謙你這是罔顧圣意皇上剛剛說了,古人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孟相在朝堂之上做出提請,置個人顏面于不顧,已實屬難得。你又何苦揪著律法不放”
周謙卻微微抬起頭來,目光炯炯有神“那敢問馮大人,我大明王朝還有沒有王法,還要不要王法大明法典上千條,是做擺設的嗎如果今日不對孟相做出處置,來日只會有更大的貪官。畢竟只要主動交代,就可以免除死罪。這是壞我大明基業”
一句一頓,振聾發聵。聽得朝堂上的人個個膽顫心驚。自古在官場上,只有明哲保身和官官相衛,哪有這樣得罪一片的。
若是平日,李北辰會很佩服周謙的剛正不阿和文人氣節,可今日就是為了錢的事發愁啊。就是想兵不血刃地讓大家把贓款先交出來一部分。貪腐問題等以后局勢穩定了,國家緩過來了,再慢慢算。
何況前面自己已經把調子都定了,這人還唱反調。
李北辰皺著眉頭問“諸位愛卿”
“圣明無過于皇上。皇上寬宥于孟相,實乃仁德,為解國庫空虛之難,也為解臣下深陷泥潭不能悔過之難。諸位同僚自當清正廉潔,無則加勉,有則改之。如果囿于律法,不懂變通,豈不是辜負了皇上一片愛才惜才、為國為民之心”陳相說道。
周謙連連搖頭“皇上,此乃飲鴆止渴之舉只能解一時財庫之困,卻變相地鼓勵了貪墨之風,為我大明王朝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啊”
孟相一派的人終于有人鼓起勇氣,出列正要辯駁,還未開口,便被皇上凌厲的眼神給震懾住,不敢開口。
李北辰宣布了最終的決定“放肆朕豈會鼓勵貪墨之風朕對貪墨問題深惡痛絕好了,今日之事到此為止。周卿不必再言國一日不可無孟相。孟相不可辭職。”
孟相叩地說道“臣遵旨。”
周謙一句痛心疾首的“陛下”方才出口,又生生地吞了下去。
李北辰環視四周,沉默良許,方才擲地有聲地說道
“都察院左督御史周仕鵬聽令,京內官員反腐督察以今日為界。
在今日之前的貪腐,無論款項大小,只要三日內足額交上,就算紓解了財政之困,籌備了軍餉糧餉,統統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