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需要煉制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成。
看到這里,韓子謙微微搖搖頭。
她醒來后的日子還是要受大苦頭。
韓子謙抬頭望向窗外的天空,雨已停歇,十分敞亮。
皇上已經率軍出發了吧
其實韓子謙十分不認同李北辰如此倉促地御駕親征,由晉王李北弘以攝政王的身份監國。
歷史上就沒有皇帝會把皇位主動讓給別人坐。
此時內憂外患,大軍調往前線,京城守軍空虛。還有七皇叔的幾個兒子在虎視眈眈,作為帝王更應鎮守京城。
李北辰顯然比李北弘更有雄才大略,脾性心智更適合做皇帝,領導這個國家。
但只要去前線,哪怕只是在城墻上督戰,草原民族有很多百米穿楊的神箭手,還有可能被內部叛徒出賣,打開關隘,有被俘虜殺害的可能。
總之風險并不小。
就韓子謙看來,當下首先要安內,保證坐穩皇位,并非到了御駕親征不可的地步。大不了兵臨城下時在城外決一死戰。
先帝立志要掃平大明王朝北部的北元政權,曾先后五次御駕親征,三次派兵出征,試圖掃平殘余勢力,實際效果并不大,更多的是戰略意義上的和民心上的。
游牧民族向來都是逐水而居,散兵游勇,以洗劫搶掠一番為主,打了就跑,撤兵后依然匯聚在一起。將“敵退我進,敵退我打”的策略玩得滾瓜爛熟。
他們沒有那么大實力,很少主動進攻中原王朝。
何況目前蒙古并未完全統一,分為韃靼和瓦刺東西兩大陣營。
近些年來,蒙古可汗歡歡且爾,也就是海蘭珠的父親,是一個擁有政治抱負且能力不俗的蒙古部族領袖。
他統一了蒙古諸部落,不斷地通過軍事征伐、封官設治、聯姻結盟等手段,跟西部的瓦刺也達成了暫時的政治聯盟。
尤其去年年底將嫡三女嫁給瓦刺首領阿蒙巴。雖然離統一還很遠,卻呈現出統一的大趨勢。而東西蒙古的統一十分不利于大明王朝。
可汗幾個兒子間的尖銳矛盾,可以作為分裂制衡的手段利用起來。比如跟陳相聯姻的蒙齊巴克與大王子就是死敵。
維持兩大陣營間的矛盾和力量上的相對勢均力敵,激化他們內部矛盾,扶弱抑強,拉攏親善的,教訓挑釁的,就能維持北部邊防的穩定。
只是內部叛亂剛剛結束,還有七皇叔虎視眈眈。而陳相叛逃,不管有沒有叛逃去韃靼,與蒙齊巴克一方的和親都算失敗。
而居庸關此時原本就有平西王的兩個侄子帶著雇傭的蒙古精兵和一部分農民軍在鏖戰。此時又有韃靼的加入。
假如居庸關與紫荊關守城將領叛逃或者失守,則會令蒙古軍隊長驅直入。按照蒙古軍隊慣常的做法,必回一路燒殺搶掠,殘害百姓。
一當韃靼軍隊兵臨城下,更會對京城造成巨大沖擊,防守更加困難,王朝覆滅的風險更大。
此行固然有危險,但也是一個贏得軍心、民心的良機,籠絡安撫護國公和功勛勢力的良機。
畢竟太祖起兵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先帝更是五次御駕親征。
韃靼無故殘忍殺害我國商隊,又在皇室婚禮時刺殺皇帝,重傷皇后,如今皇后逝世,于國于皇室皆已忍無可忍,再不反擊就失去了王朝顏面和天下民心。
這就是凌晨時李北辰告訴韓子謙他決定御駕親征的基本考量。
分別時,李北辰鄭重地說了聲謝,韓子謙靜默了半天,悶聲回了句“你我之間,不必說謝。”
韓子謙雖然不贊同也竭力勸諫,但皇帝表示決意如此,他能做的,就是盡全力為皇帝穩住大后方。
窗外一片晴朗,陽光普照。
他看向江月白,安慰自己,有神仙加持,皇上定會所向披靡,絕不會出現自己擔憂的那種情況。
一會兒后,有個小太監匆匆走了進來,“韓大人,會煉丹的道士已經候在隔壁。”
“好。我馬上就來。”韓子謙放下手中的筆記。
等小太監走后,韓子謙將師父的筆記全都整理在一起,放進了床下的一處地磚暗格中。
彎下腰摸了摸江月白的額頭,眉眼舒展開。
他想起前晚見到她時的樣子。
披著先帝的披風,腰間系著一人頭,閃亮的星子深處仿佛有火燎原,一副俾睨天下,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氣勢。
我答應過你,會教你射箭。
你可別死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