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餓了么剛剛贏得諸多大學生用戶的認可,那些在宿舍里打游戲的孩子們,連下樓吃飯都想省了。
可餓了么app1.0是在2012年才上線的。
現在?
在皇甫的報告里,溫曉光看到了一個他自己都想象不出來的模式。
此時的餓了么是一個外賣配送網站,運營模式原始到可怕:電話訂餐、人工與餐廳對賬結算,最夸張的是上門收錢。
這套模式太重了,整個過程極為繁瑣。臨時改餐極為不方便,不容許出現電話錯誤、地址錯誤等意外情況,出現就是原地螺旋爆炸,但這都是無法避免的,誰點外賣還沒出過錯?
溫曉光覺得,這或許就是餓了么還是沒有融到資的原因。
看這套運作模式就知道了,你跟我說這叫互聯網科技行業?又不是十年前,是個網站都能忽悠到人。
“過去的東西就不必介紹了,”溫曉光還是想聽聽他怎么說,“皇甫的報告里大概寫了,你們在大學校園里很成功,業務量增長很迅速,我都知道,那未來呢?”
張旭壕看了一眼皇甫仿佛是在給自己找信心。
“我們正在計劃開發一個線上的餐廳客戶端,內部我們叫它Napos系統。”
“Napos?”溫曉光眉頭一挑,上一時空他也沒聽說過這玩意兒,所以第一反應是靠譜么?
不過是客戶端,他便也知道,張旭壕是意識到了模式極重的問題,這個問題未來肯定是被解決了,不然發展不到后來那個樣子,難不成就是這Napos系統?
“是,”張旭壕道:“網站點餐的方式很麻煩,對于商家來說接單、收費都不便,對于用戶來說付款、修改、訂餐也很不方便,對于我們來說因為兩方覺得麻煩,會阻礙我們的發展。”
“所以想來想去,盡管很難,但我們希望開發Napos,它可以做到上架在線接單,用戶在線點單,修改菜單,相互之間在線聯系,及時更新信息。”
溫曉光食指有規律的敲打著膝蓋,他聽進去了,“提醒一句,為商家設置及時更新菜品的功能,比如菜品售磬,這樣能提醒用戶。”
“對對對,”張旭壕拿筆記了一下,看來人家說當初考慮過還真不是開玩笑。
還有一個問題。
“所以Napos是一款APP么?”
“我們希望它可以做成app的形式,但現在剛剛開始研發,也是逐步迭代的。”
溫曉光是聽話聽音,他馬上說:“最好開發成app,讓用戶可以在蘋果和安卓的應用市場下載使用。”
“此外,如果想要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還需要運用LBS服務,就是基于位置信息,選擇附近的餐廳,外賣太遠了也不行,另外還要支持退單、退款。為了保護商家的利潤,還要設置最低起送價。最最重要的是加入電子支付。”
張旭壕一臉懵逼。怎么您的思路比我還清晰?
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什么……要不我邀請您去我們公司去一趟好了。”
他有點感覺自己在班門弄斧,融資這個事本來就是要畫大餅忽悠人,結果搞的人家更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