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總等幾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社交。”
“也可以說是流量入口。”溫曉光默認了,“再加上那段時間正好是移動互聯網初期,即時通訊軟件有機會,我才試著做了微信。我們運氣不錯,走到今天。”
張一名并未參與過前兩年的歷程,其實這么說來的話溫曉光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難怪特別設立一個X事業部,并對他委以重任。
對他來說,在微拓是個不錯的選擇,現在他能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然而出去就不一定了,如果溫曉光這樣具備實力和團隊的人非要和他做一樣的東西……
算了吧。
既然可以志同道合一起,為什么非要頭鐵和這樣一家財力雄厚的小巨頭對抗呢。
溫曉光又沒有去限制他的發揮。
隨后他也發言,“所以這也是溫總說為什么微拓不走和騰遜一樣的路的原因,是因為微拓在計劃中,就是要走內容生產+信息分發的。”
溫曉光點頭,“我其實不止一次闡述過,不過那時候談論什么是數據挖掘很難,也沒人想到一款新聞類的應用,能讓微信這樣的超級app感到壓力。”
“現在看起來水到渠成,那會兒我可是怎么說都說不明白。”他嘆了氣,終于走了過來,“所以即使微信號受了一點擠壓,微拓也要繼續去做,內部競爭,革自己的命,一丹……”
“嗯,你說溫總。”
“如張一名所言,微拓要支持一部分內容創業者,就像我們支持表情包創業的人一樣,今日頭條成立的初衷也不僅僅是給人看看新聞,它具備這樣的功能,但與此同時,它更多的是信息分發渠道。”
這一點應該契合張一名所想。
“這是微拓的第一手,支持創業者,并盡量吸引他們來到今日頭條這個平臺。第二手,是一些信息分發的平臺,有一些網站a、bilibili……雖然本質上都屬于信息分發平臺,但是面向人群不同,小孩子會去那種網站。”
李一丹明白,“我會去認真考察的。”
“互聯網千變萬變,但吸引用戶點擊,這是沒有變的,以前是電腦,搜索是需求、社交是需求、購物是需求,以后是手機,手機是隨時可以拿出來的,所以有相當多的碎片化時間,坐地鐵、上廁所、睡前翻一翻,所以碎片化但有趣的內容一定可以橫掃用戶的手機屏幕,這就是我看到的趨勢,手機讓人獲取信息的方式有變化了。若微拓能把這個領域拿下,我們就算真正走出騰遜模式的困境了。”
溫曉光講的自信從容,而且很有邏輯,一眾高管聽完都對公司的發展路線有了更清晰的感覺。
散會后。
黎文博掏出手機若有所思,他帶著疑惑問旁邊的李一丹,“碎片化的時間?人真的有老是掏出手機的習慣嗎?有什么好看的?”
李一丹挑了挑眉,“額……黎總,你是特別專業的經理人,每天大量的時間都用于工作,更不會輕易浪費時間,但我想你可以回去觀察觀察你的女兒,也許那會有答案,又或者,您今晚下班坐地鐵回家。”
這些帶有自虐性質的人吶,肯定將每天的時間都用到極致,怎么會有閑情去翻手機,所以他理解不了。
而且他年紀大了,不知道年輕人從手機中獲得了多少樂趣。
李一丹給了很禮貌的回答,沒好意思說自己上司已經不再年輕。
溫曉光在2010年準備迎上這個趨勢,2012年終于能具體說出來一點,再有兩年4G上來,網速提升之后,短視頻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我去找一下溫總,黎總您慢慢想。”
敲門的時候,他們的溫總正在打電話,張一名也在。
老板是真的忙,溫曉光掛了電話就說,“就先告訴你們兩個,本月17號可能都找不到我的,不要在那天安排與我相關的工作了。”
本來是要讓宋一秋是通知其他人的,不過這倆在,溫曉光就先說了。
“好了,你們講吧,有什么問題?”
張一名主要為預算而來,說那么多花里胡哨,又是內容生產,又是信息分發,都是要錢的。
李一丹的目的也是她本職工作之內,“溫總,我在想早上的會議提到的內容生產,似乎我們的重點都只在創業者這個范圍。”
“繼續說。”溫曉光隱約察覺到好像是漏了什么。
“但是每天每個用戶從手機上獲取的,應該不止是那些碎片化的娛樂的東西,內容應該包括電影、電視、音樂、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