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億!還是美元。溫曉光真就奔著首富去了。不過你要做什么準備?”
“不知道。反正有的事情要做起來,比如說如何合理避稅,美國的投資獲利需要繳納15%的聯邦資本利得稅。”陳北也不瞞什么,“我相信曉光不會有心力在這上面做文章,但是我一個大活人沒什么大事,當然要研究一下合理避稅的手段。15%至少也是幾億美金,憑什么簡單的交給***政府?”
“記著你現在的嘴臉吧你!你和溫曉光現在都不是在賺錢,而是在搶錢!”
“嗨,不同的崗位需求不同,不是資本就是純粹的財務投資,看錢嘛,當然就要分文必究。”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又是法務又是財務的個個拿工資,總得要干點兒活兒。
“那你是不是還要去美國?我該和曉光建議的,這幾年國內發展也很快,轉回頭投資國內不好嗎?他捧著那些錢,在哪個城市都是座上賓。”
“是很好,不過我們都認為,美股會迎來好幾年的牛市。”
陳北的確和溫曉光討論過,理由也很清晰。
08年金融危機后,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釋放了大量流量性,資金使用成本極低。
如同中國流動性會向房市涌一樣,美國的流動性也不會去支撐實體經濟的繁榮,它們基本上都會流量股市。
不過有一個特殊情況是,美國各大公司的第一代創始人大多離公司遠去了,而且幾乎都是職業經理人制度。
比如蘋果,庫克其實都不是什么大股東,他不算老板,就是個高級打工仔,收入靠的是工資、獎金、股票分紅,公司的股票漲的越厲害,高管的分紅也就越多。
所以美國企業高管這個群體為了得到更多的分紅,就會借錢自己回購公司的股票,推高股市價格。
通過這個方法,各大公司CEO就可以搞定華爾街,搞定董事會,搞定股民,搞定自己的腰包,同時也可以明年繼續留任,再撈一年錢。
任誰來看,這個方法都比老老實實的靠推進業務,提升營收,要來得容易,來的快。
所以未來幾年,美股大公司的股票表現的都會非常好,美股也會迎來了持續的牛市。
這些邏輯都很清晰,褚秋晨聽著也不覺得難。
“……國內的話,對于我們來說,經營好公司,繼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其實就是企業家最大的貢獻了。”
陳北忽然想到了什么,“哎,要說做點社會貢獻,我覺得我也得學學怎么做公益,這事將來一定會干的,他也不可能讓我閑。”
“那倒是。”褚秋晨笑了起來,“不過就做這些也挺好的,有意義還健康,比躲在一間辦公室熬夜要強。我看不久之后,一個公益基金會就落在你肩上了。”
現在談公益基金會,稍微有些為時過早,微拓自己還沒有實現正向的現金流,拿的是融資的錢,去做善事當然意義是好的,但投資人會很不滿的。
但陳北想的倒也沒錯。
總歸是要有些事情去做的。
北京的這個夏天在忙碌中過的充實,時間仿佛加速了些,接下來的9月,溫曉光還是延續之前的生活節奏。
阿里巴巴成功融資了43億美元,中投、中信都有入股。
馬云從雅虎那里拿回了公司的控制權,董事會席位變成了2:1:1,這個2是創始人團隊,那兩個1分別是軟銀和雅虎。
由此,接下來擋在他們面前的就剩一個了,即支付寶,這個玩意兒涉及金融,而中國政府的規定是不能有外資。
支付寶屬于阿里,這明顯不合規。
因此唯一的辦法是把支付寶剝離。
但這屬于‘違反契約’的行為,阿里是有股東的,沒有道理把也屬于股東的支付寶就這么抽出去。
但馬云還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