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但也要有一個整體框架,免得東打一耙西打一耙。
“城市是一個系統的協作,它還是需要一個大腦去統領,不然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王曉明講道,“其實聽下來這些都要一個計算系統去支撐,目前我們正在推進的也是構建一個系統。”
“數據到底怎么用于城市治理?”付與萱財務出身,這么前沿的概念,她的確是難以理解。
王曉明給她舉了個例子,“比如說城市的擁堵問題。咱們不是有高德地圖么?高德地圖現在想要為用戶提供實時的道路信息,前方多少米擁堵,走哪條道不擁堵……然而微拓又沒有衛星在天上飛,也拿不到全國上百個城市那么多的監控視頻數據。”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如何得知道路狀況,并告知駕駛人員前方的擁堵不擁堵呢?”
誒,這是個好例子。
溫曉光抿嘴笑了笑。
付與萱也在等著答案。
“就是靠著智能手機和數據啊,只要用戶足夠多,我們就可以實時的將用戶的位置、軌跡數據上傳至服務器,那么高德地圖團隊就可以獲得這個數據,而有了海量的實時交通數據,通過對大數據的計算處理,就可以為用戶提供路況信息了。”
付與萱皺眉,“那不是不準確么?肯定有人不使用高德地圖的啊。”
王曉明講:“是這樣的。這個本來就存在誤差,其實大數據就是用海量數據分析用戶行為模式,它不是數學題說計算出一個準確的結果,它是一個向正確答案趨近的過程。”
“以高德地圖為例來說,只要我們的計算能力越強、用戶規模越大、數據量越充足,那么我們的計算結果就越可靠,提供的路況信息也就越準確。”
“那應該很難吧?”
溫曉光插嘴,“你也可以理解為只要我們做成,其他對手就難以超越,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圖軟件,它需要云計算的支撐,需要能收集到大量數據。而且有些數據只在政府手里的,我們這樣的大企業通過簽署合作協議能獲得數據,可創業者上哪兒找去?”
王曉明也比較樂觀,“導航在城市生活中一定是需要的,有微信,和政府的關系也不錯,所以其實數據充足反而不是問題,而是能不能處理這個大數據的問題。”
想想就頭疼。
所以說智慧城市比較難了。
溫曉光巴巴望著王曉明,“你也別怪我天天給你壓力,怪賀楠吧,他天天給我壓力。”
賀楠也明白了,這個項目啊,老板不是反對,但客觀條件有約束,咱也不能像孫猴子一樣說變就變出東西來。
但其實在坐的四位都清楚。
那絕對是一個方向,而且適合微拓的愿景。
只要做出來,微拓必定上一個臺階。
“老王你最近在忙什么?”
“開會研究google的大數據分析智能應用。有前人在,我們能稍微容易些,至少知道代碼該怎么寫。”
一樣是搜索公司,谷歌在大數據方面就很厲害,他們的智能應用服務包括客戶情緒分析、交易風險預測、客戶流失預測、政治傾向預測等等,說什么國外尊重個人信息,科技公司早就拿著這個不知道賺多少錢了。
大數據給谷歌帶來的實際利潤都是按天算,一天收2000萬美元絕對不是童話故事。
12年***競選總統的時候就利用過大數據,他的團隊購買這些服務,研究支持者都是些什么人,什么特征,最關注什么哪些政治或民生議題,然后投放廣告就奔這些人的胃口投。
溫曉光當然不會去參與這種生意,即便它再賺錢。
反正公司最近也在調整中,正好就一次性也把付與萱那里調整一番,這樣一來,支付app就不再單純作為一個‘工具人’了,它要尋求自我的突破。
增添服務,吸引用戶。
這個模式依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