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這一次有一點出乎張不凡預料了,以為都是張不凡希望這段感情能夠在一起,但是這一次卻是對方了。
對于鄧慧來說,她的人生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曾經或許有一個普通人的視角里面很好的家庭,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毀了這一切。
人生并沒有什么起起落落,很有可能那就是落落落落,根本就沒有起。
再加上曾經在孤兒園里面目睹了那個維護她的小男孩的“死亡”,使得她愈發偏激。
當然這里面的所有更多的還是這些年的經歷,畢竟她一個女孩子能夠一個人在這個人世間活著本身也不是特別容易的事情,見過的蠅營狗茍的事情不要太多了。
所以說這也就是進一步激化了她的性格,最后找到了那種方法可以報復回去,也是義無反顧使用了。
現在的情況那就是那個計施展劃可以說很成功,但是并沒有什么特別大的作用,畢竟東帝一個出場把所有東西都處理了,使得整個計劃都泡湯了。
更要命的東西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東帝有惡趣味,還是東帝真的是什么排憂解難的大善人,在走之前還告訴鄧慧一個她不敢相信的事實。
好消息,當初那個在孤兒院里面救她的那個小男孩居然說還活著。
壞消息,那個人就是張不凡。
而且有一個更壞的消息,那就是曾經鄧慧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直接就當著人家張不凡的面捅了張不凡一刀。
這下子屬于是洗都沒有辦法洗白了,根本就說不清楚了。
你問為什么當初張不凡沒有認出來人家鄧慧,要不然的話,此時此刻也不至于現在那么尷尬。
你早那么說的話,哪里還需要那么多的事情呢?那么還需要那么多的委曲求全,直接就打出最后的結局了。
首先張不凡根本就不記得那么一個事情,畢竟都已經是過去那么多時間了。
其次,哪怕張不凡真的是記憶很行,但是這個東西之前也是已經說過了,實際上是張不凡覺醒那個能力的契機。
對于此時此刻的張不凡來說,并沒有達到那個契機的時間點,所以說張不凡回憶,要么就是一個模糊化,要么就是一個合理化。
所謂的模糊化,就是大概的劇情已經是不知道了,只知道一個起因和結果,然后當做一個習以為常的事情直接就被放過去了。
所謂的合理化,那就是對于那個能力的契機以別的形式合理掩蓋,就比如說某一個經典的煤氣泄露,以達到此時此刻的張不凡并不會太過于追究當初到底是發生了一個什么事的結果。
當然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哪怕這些東西都不存在,現在擺在張不凡面前,張不凡也不認不出鄧慧啊。
正所謂女大十八變,你總不能說張不凡見過鄧慧幾歲的時候的樣子,就知道人家二十多歲的時候長什么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