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外界各路人士都認為群星資本的背后是華陽集團,他華永銘才是話事人。
至于方鴻這個人大家都把他定義成了“拿錢背鍋”的角色,認定就是華陽集團的一種風險隔離措施,實際上華陽集團真正說了算。
那現在這情況,外界都理所應當的認為是華陽集團人傻錢多了。
華永銘又說道“不過方鴻這幾次出手,確實有點那個人傻錢多的意思。”
今天是周六休息日,他的兒子華煜也在這里,聽到這話也說道“我其實也問過方兄為何要給這些項目融資遠高于市場的溢價”
聞言,華永銘饒有興致道“他怎么說的”
華煜旋即回憶道“他說只要他確定一個項目有十足的把握能成功就必定給高溢價,別人看重項目賺不賺錢,他看重項目值不值錢,一開始就把估值定高,配合項目發展推進,后續幾輪融資就能給更高的估值,那這個項目就越來越值錢,等到后面就放其人進來再賣給他們。”
顯然,方鴻賺的不是企業的利潤,而是企業股權溢價。
企業利潤代表企業本身賺多少錢,股權溢價代表企業值多少錢,而后者可以帶來幾倍、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回報率。
想要賺取真正的暴利,那就得讓這家公司變得越來越值錢,賺不賺錢不重要。
事實上,方鴻給量子跳動的天使輪融資500萬卻僅僅只拿8的股權,除了公司當時發展需要這么多錢等因素之外,把公司股權做得更值錢也是目的之一。
融資500萬只拿8的股權,那量子跳動的估值是6000多萬,如果融500萬拿40的股權,那公司的估值就只有1000多萬了。
就不值錢了。
前期股的權拿得少,把公司估值拉起來再說,然后等量子跳動發展起來做實了估值,下一輪融資在拉高估值到3個億、再下一輪估值20個億、如此操作幾輪下來,公司的估值拉高到了500億乃至更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后面有想要上車的人方鴻不會讓公司融資了。
但看你真心想上車那就股東之間跟你分享一點吧,就按當前估值轉讓個5或10的股權給他,于是他就成新股東了。
但這不是融資來的,而是從群星資本手里買來的,這不是融資行為是股權轉讓行為,如此一來群星資本在前期投入的資金不但全都收回成本,還能賺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利潤。
這還不算,即便轉讓10的股權出去,群星資本還持有過半比例的股權,依然是量子跳動的第一大股東,公司還是自己的,控制權牢牢抓在手里。
其中的關鍵點就是需要量子跳動的發展一路順利,不斷變得更值錢,那講的故事才會有人相信。
后面接盤的人相信后面還能更值錢,到時候轉手給比人自己撤出來,那他們就會樂意接盤,等待下一個接盤的人出現。
后面能找到下家,就可以賺錢撤出來。
如果找不到嘛,就是最后一個高位接盤,那這個盤也就砸在自己手里了唄。
s:求月票、求訂閱、各種求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