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周六。
群星資本在今天上午發布了一條公告,宣布成立國內首家私人商用航天公司九州藍箭。
九州藍箭的核心業務是定位為火箭再回收利用的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及載人運輸航天器等研發與應用。
根據公告內容,群星資本對九州藍箭的一期投入資金為20億元人民幣。
消息一出,同時轟動了投資界和科技界。
投資圈的人直呼看不懂群星資本這一操作,這是錢多得慌沒處花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業內一直就沒幾個人能看得懂群星資本的布局,前面在影視網絡版權的“撒幣”行為就看不懂,最郁悶的是群星資本偏偏賺錢賊猛。
不光是投資圈里的人看不懂,群星資本內部華煜他們也一樣不懂,不過對于大boss的決策看不懂也并不妨礙他執行到位。
科技圈則是震驚,尤其是航天領域的從業者,一開始還以為是什么假消息。
為此,就連航天局的領導都被驚動了。
在確認消息屬實之后也是倍感驚訝,突然之間有民間資本大舉進入這個領域,要知道在此之前是沒有過的先例。
關鍵是力度巨大,上來就要搞20個億壓壓驚。
還是一期投入的規模,那就是說后面還有二期、三期、四期
后續還有投入才是重點。
有關方面也在就這個事情進行研究探討,畢竟這是涉及到尖端行業,航天事業往往與國防高度相關,火箭這玩意兒能送航天、衛星,同樣也能送炸彈乃至蘑菇蛋。
當下時代,相對來說還沒有大力推進軍民融合,此前從來沒有私人嘗試進入這個領域,不過也沒有明文規定私人禁止搞航天事業。
所以九州藍箭一出來,有關方面就開始探討。
關注航天領域的愛好者吃瓜網友們是非常支持的,因為國內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實在是太少了,其實主流聲音,只要是在科研領域投入基本上都是支持的。
“九州藍箭的事情,大家都是怎么看的”主持會議的一把手領導打開話匣子,今天是周末,主管航天相關部門的領導就民營資本大舉進入航天領域的事情開了一場會研討。
這時,坐在一把手旁邊的與會領導有條不紊說道“去年12月23日,美國的一家叫sacex的航天公司宣布它獲得美宇航局nasa價值16億美元的商業補給服務的合同,以保障航天飛機在明年退役后國際空間站的補給任務。有人說這是私人航天時代到來的標志。”
頓了片刻,他接著說道“美國人的私營火箭公司的崛起,是因為美方被洛馬、波音的聯合發射聯盟高昂的價格壟斷欺負了,轉而培育藍色起源、sacex等企業。”
這位與會領導轉而看向在座的其他人進一步說道“我認為,類似sacex火箭公司的出現正在加速美國衛星在低空軌道的占領速度,將來我國上空會有幾百上千顆衛星盯著你,不管是拍照、探測、亦或者監聽。從國家層面來講,太空資源是先到先得的,目前來看,光是靠國家隊的航天科工、航空科技等少數央企,節奏明顯跟不上美國人。”
末了,這位與會領導總結式補充說道“商業火箭行業的出現及其背后,說到底還是大國戰略的較量。”
另一位與會的領導對此很是贊同地說“不錯,老航天人大體上是期待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入場給火箭工業帶來新的積極變化,而且國際上有大量的發射需求,國家隊卻沒法滿足,外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我們還在舊模式中工作,怎么面對商業航天的全球競爭呢這是個問題。”
過了一會兒,又一位與會者笑著說道“群星公司發布九州藍箭的公告我看過了,他們描述的用快速迭代的方式來做火箭產品,用成熟的制造能力來總裝火箭的路子很有意思,用由總裝以及重復使用來降低火箭成本,火箭的回收重復利用是九州藍箭的核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