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岳朗團隊,方鴻打算投資5000萬元,不同于祝英東的項目是獨立在搞,岳朗團隊的項目是有其所在的學校給了一些經費支持的,只不過后面斷了經費。
再商量過后兩邊達成了共識,方鴻依然是采用成立一家公司的方式,把所投資金和這個項目都放在這個公司里。
方鴻依然占50的股權,而華大校方占30,岳朗團隊占20,對于這個分配方案,岳朗沒有異議,他其實只要研究能夠繼續下去甚至不要任何股權都可以,這一點在和方鴻交流中還明確的表達了出來。
不過方鴻堅決反對,顯然,岳朗或許在他自己的領域是權威,但在其它方面顯得外行。
你可以不要,可以視金錢如糞土,但你帶的團隊卻未必,他們難道不要嗎尤其是團隊中的一些年輕人,甚至都還沒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呢。
再退一步講,到時候他們心里不平衡,或者帶著成果出去自立門戶,再怎么樣都得讓你難受,麻煩肯定是有的。
用利益來維系是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辦法。
至于華大校方,占30不算虧,本來項目就要被斃掉了,現在有資方愿意進來,何樂不為
如果華大方面不答應,方鴻也很簡單,那就不投了唄。
或者校方不同意,但岳朗愿意辭了職務出來,方鴻直接投錢支持岳朗繼續研究也可以。
結束跟岳朗團隊的視訊,方鴻轉頭看向坐在旁邊不發一言的美女助理,吩咐道“這兩個團隊,你著手安排準備錢跟合同,派人去跟他們接觸吧。”
田嘉奕點點頭“行,交給我吧。”
不同于楚長興團隊的無人機項目鯤鵬科技能可預見的將到成果,再有兩個月就要發布第一代產品了,而這兩個研究抗衰老的生物領域的科研項目要困難得多,十年都未必有突破性的成果。
甚至方鴻都奔著投進去的這幾千萬做好打水漂的準備,十年內轉化為商業成果這件事情根本不抱希望,但為什么還是要投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再差也做到了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并不是完全打水漂了
要知道這兩個項目可是放在公司里面的,而公司的控制權是在方鴻手里的,第一輪投資就拿到一般的股權,后面再融資一輪就能拿到絕對控制權了。
對于這種項目的投資,方鴻從來就不是看短期,都是放大到十年乃至二十年的時間周期來看。
總而言之,像這一類領域的投資,要的就是這個領域要么沒有突破,如果有突破,群星資本必然會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乃至領銜這個行業領域。
反正就是錢多,根本不愁這幾個錢打水漂。
一旦出成果且能轉商業化那就是直接贏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