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問題倒也不大,反正錢多,鈔能力能解決,三體這個系列是必定要拿下的,它不止于有著潛在的強大商業價值預期,還有文化價值觀的輸出價值,三體電影宇宙的商業價值預期也是巨大的,打造成功了是能帶來百億級別的文化產業鏈。
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一方面是特效還達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是國家的綜合國力還需要再提升。
科幻電影不同于其它類型片,這個類型能否成功很大程度還要取決于國家的綜合國力,接地氣的說就是現在拍出來連國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有拯救世界的能力,會覺得太假,必然不會被認可。
這個系列電影再怎么樣也要等個五年八年的時間,到那個時候,特效水平上來了,國力也上來了,國人也前所未有的自信了,尤其是年輕一代。
那時候才是推出三體電影宇宙項目的時機,從商業角度來講也要等五年八年后才有市場基礎。
畢竟,科幻電影想要真正用心對標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水準,成本是絕對降不下來,起底也得710億人民幣的制作成本,而想要通過票房收回制作成本意味著需要2130個億的票房,這還只是收回成本。
而現在的內地電影市場,目前票房最高的是年初上映阿凡達,拿下了2016億元人民幣的票房,這已經是內地市場的極限了,還是這個時代方鴻的存在讓藝星傳媒集團加速推動3d放映廳建設的基礎才拿到的。
在當下要是推出三體電影,內地市場的觀影體量是根本就不足以收回制作成本的,至于海外市場基本不用考慮,因為這種大片,漂亮國是不可能給你大規模排片的,能賺錢也不會給你。
老美的好萊塢大片有全球市場的支持,但國產電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只能依靠內地市場,從商業角度觸發,未來五到八年都難以承受10億級別制作成本的電影,因為收不回成本
壓縮制作成本那就意味著質量不行,最后還是會慘敗。
到了2017年之后,內地電影市場的就差不多可以承載10億級別成本的大制作,因為市場體量到位了,方鴻有先知先覺的優勢,知道2017年一部戰狼2轟下了56個億的票房,也就說到了2017年這個時間節點,內地市場的體量已經可以做到讓一部達到10億級別制作成本的科幻大片收回成本并且盈利。
至于現在,肯定是做不到,只能先把i買了儲備著,并且慢慢做前期籌備,畢竟阿凡達從籌備到上映就花費了近10年的時間。
三體的影視改編權,眼下是在去年被內地一個導演的老婆給買下了,她看了后,被深深地吸引,決定買下影視版權,讓她的老公排成電影,一舉成名。
她找到該作品的作者大劉,象征性的報了一個10萬塊的價格。
而大劉所在單位一個月4流浪地球拿了2800元的稿費,10萬塊那得碼多少字所以大劉沒多想直接就同意了。
如果是按照原來的歷史軌跡,買下版權的這對夫妻在十年后轉手血賺12個億功成身退,是游zu的老板掏錢一個多億買下來。
但如今方鴻要插一杠子進來,那肯定是沒有游zu什么事了。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