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秋提出的“天空之鏡”讓李康、寧興慶一眾人為之震驚,但之后她提出的苛刻要求讓在場的人都坐不住了。
現在都快到2010年底了,要求在2015年初就得完工并能實現運行,前后只有四年多一點的時間,這不是一般的苛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此刻,新城大學這邊的人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為難樣子,他們現在最為擔心的就是如果給不到虞秋想要的答案,人家可能掉頭就走了。
新城大學很有可能就會錯失這份科研大蛋糕,那豈不是煮熟的鴨子看著飛走了
李康等人著實想不通這自然科學基金的人為什么要給這么短促的期限。
新大這幫人不知道是因為他們有著歷史的局限性,但穿越重生的方鴻卻知道,隔壁老美的i實驗團隊會在2015年探測到引力波。
i早在1999年就已經建成了裝置,此后便一直嘗試著探測引力波,但始終未曾探測到,期間也進行了多次升級,一直到今年距離i裝置竣工仍然沒有探測到引力波。
但隨著i負責人從老美的科學基金委員會再次申請到4億美元經費,對i進行再升級之后,會在2015年成功探測到引力波。
基礎科研實質性的成果本就不多,方鴻花這么多錢肯定是要把這份成果給拿下來,不能讓i摘走。
要說先一步探測到引力波會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好處,其實沒什么好處,更多是一份科學榮譽,就是證明了愛因斯坦一百年前的預言,但如果真這么認為必然是及其狹隘的目光。
有了這份榮譽首先就詮釋了投入這么多錢不是白花的,之后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推動基礎科研的進步,才能進一步推動應用研究的突破,最終轉化出可商業化的技術成果。
最底層的那個東西沒有突破,上層的應用也不可能有什么新成果。
卻說此刻,李康跟寧興慶竊竊私語了一陣子后,李校長轉而看向虞秋頗為謹慎地說“虞女士,要想達到你的要求在2015年實現運行,客觀上來講,不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技術上并非做不到,但所需的投入恐怕即便是50個億的預算都遠遠不夠啊。”
還是經費的問題,得加錢
如果經費充足那就不一樣了,把團隊規模擴充數倍和更加精細化的分工以提升效率,同時還得要為可能出現的失敗兜底,比如發射期間失敗了那得有備用衛星的吧
但這些都意味著項目投入規模的巨幅飆升,接地氣的說為了趕時間太敗家了,如果是綜合評估找到一個基于現實情況最合理的安排,這樣的計劃一般1520年周期完成是相對合理的。
這時,虞秋從容篤定地說道“技術上能做到就好,只是經費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50個億的預算不夠可以追加。”
好家伙
李康、寧興慶等一種新城大學的人個個目瞪口呆,一個個的表情寫著我無法理解,但大受震撼
不待眾人回過神來,虞秋已經起身了,她看向眾人并且將目光落在寧興慶身上如是說“寧教授,我們希望由你來擔任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一個月之內你拿出一個可執行的理論方案出來,方案如能被通過,自然科學基金即可撥款啟動天空之鏡計劃。”
說的干脆利落且明確。
李康等人在一陣懵圈中親自送虞秋和方鴻離開新城大學,直到邁巴赫座駕離開學校,他們依舊感到恍惚,尤其是寧興慶,搞了大半輩子的研究做夢都沒有想到能迎來這樣的人生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