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客廳的田嘉奕聽完方鴻的描述,她旋即拿起一臺筆記本電腦,大致查詢了幾分鐘過后,轉而看向方鴻說道“人工造林的成本跟地域、樹苗的價錢以及當地的人工成本各因素有關,大概一畝地的人工造林面積會在30005000元人民幣之間。”
田嘉奕想了想又補充道“群星資本如果真的要展開大規模人工造林,龐大的規模效應把成本均攤下來,一畝的成本應該能降至2000元人民幣,算上時間周期帶來的通脹率等因素,應該在3000元左右就差不多了。”
說到這里,美女助理再次看向方鴻詢問道“你打算要造多大面積”
聞言,方鴻回憶了一番前世的記憶信息,在未來十年左右國內的人工造林總面積差不多有10億畝的規模,也就是66萬平方千米,相當于全國疆域面積的625左右。
毫無疑問,這是相當驚人的規模,也是舉世矚目的成績。
片刻后,方鴻微笑著說“不用搞太多了,咱們就爭取一年搞它一千萬畝,十年搞它一億畝。”
田嘉奕“”
聽到他這話,美女助理直接一陣無言,過了一會兒方才沒好氣地說道“你這還叫不用搞太多”
方鴻頓時反問道“多嗎”
田嘉奕“”
又是無言以對,田嘉奕無奈的搖了搖頭,旋即大致估算道“即便是按照每畝3000元的造林成本,1億畝的成本就是3000億的預算”
方鴻淡定道“每年300個億而已,也不多嘛。”
田嘉奕“好吧”
美女助理算了一算,就群星資本目前的賺錢能力,每年劃撥300個億去造林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
只是,這個規模屬實太夸張了。
過了一會兒,田嘉奕操作電腦查閱了相關資料后說道“你之前說吸收50噸二氧化碳的數據誤差了一倍多,一畝森林每天大約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一年大約24噸左右,假設今后真的能進行碳交易,每噸的價格真能賣到50元。”
田嘉奕打開電腦上的計算機進行計算并說道“一畝森林產生的碳匯大約1200元人民幣,1億畝的面積每年的碳匯可達1200億元人民幣”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美女助理旋即抬頭望著方鴻愣道“這么一算,那豈不是三年不到就可以收回成本”
這
如果把1億畝的森林未來二十年的碳匯收益權置換,那就是24萬億元人民幣規模。
這
植樹造林能有這么恐怖的回報
美女助理此刻是一愣一愣的,她也被自己算出來的這個數字給嚇了一跳。
方鴻則是很淡定,他知道十年過后全球碳匯市場的總交易規模一年就達到了8650億歐元,按照當期匯率換算一下折合人民幣可達63萬億,這數字要是告訴田嘉奕,估計她得石化。
雖然后面因為俄烏危機導致全球能源危機,歐美人打自己臉,但那個時候華國新能源戰略如火如荼推進,肯定是要堅定不移的推進“雙碳”目標的,屆時國內每年大概需要2萬億至4萬億人民幣的巨大需求。
末了,方鴻微笑道“所以這買賣必須干,碳排放權就是發展權,這是利國、利民也利己的三利好事,咱們得大干特干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