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醬處理太空碎片你整那么大的輸出功率航母甲板都能捅一個大窟窿你跟我說處理太空垃圾
兔子咳咳,終于還是瞞不住了么沒錯,我們除了針對太空垃圾的處理之外,更是包括了應對來自地球之外的小行星天體撞擊地球的威脅,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在地球周邊發現越來越多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必須要防患于未然,你這個鷹醬滿腦子都是被迫害妄想癥,要不得,人類要團結,尤其是在茫茫宇宙渺小的人類更是要團結,團結
鷹醬竟是無fack說。
顯而易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應對太空垃圾、來自地外小行星天體撞擊之類的,恰恰就是發展天基光能武器系統對外給出的最佳理由。
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是與日俱增的,可以預見的是,在等到可控核聚變技術搞出來并走出實驗室能“燒開水”發電之前,空間光能電站無疑是解決未來中長期百年光景最具可行性的過度方案。
因為它已經通過了技術可行性的驗證,也已經通過了經濟可行性的驗證。投入1塊錢能賺19塊錢,利潤9毛錢香不香肯定香。
而從現在開始到未來十五年的規劃,大力推動光伏產業的發展和技術的升級,在地面推進光伏新能源,毫無疑問是空間光能電站的過度和積累。
一個大問題,最終分割成若干小問題,然后一個一個解決,大問題也就解決了。
最為關鍵的是,作為穿越重生者的方鴻知道,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全球碳排放路線目標,是要實現在2050年把碳排放量下降到零,那么可再生清潔能源的發電占比就需要從現在的20左右提升到接近90左右。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往后發展,人類對電力能源的消耗是在大幅飆升的,每年全球的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撞機總量要增加超過600g以上的規模,相當于接近30個三峽電站。
在如此龐大的規模之下,僅僅只是在地面鋪建太陽能光伏電站是肯定不夠的,所以即便是處于碳排放這個問題的考慮,在未來,空間光伏電站大概率是真的要開搞的。
只要把空間光能電站搞出來,即便可控核聚變還沒有搞出來,人類依然可以實現能源自由。
空間光能電站比在地球上直接用太陽能發電能高出10倍效果,即空間光能電站接收到的平均輻射強度是地球表面的十倍,因為運行在36萬高公里高空的對地靜止軌道上,每天9999的時間都能接收日照,所以可以全天候發電。
地面的太陽能光伏電站只能在白天發電,還要考慮到早間和晚間的光照強度不一樣,四季變換等氣候干擾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地基光能電站在各種因素的損耗之下,最終只剩下8至12的能量輻射強度了。
空間光能電站雖然在微波器件轉換、整流效率、大氣損耗、波束收集等因素的影響之下,能量輻射強度也會損耗到只剩下32左右。
盡管只剩下32左右,但空間光能電站每天的實際發電量也是目前地基光能電站的25倍到4倍,這個效率依然是相當的夢幻且極具吸引力了。
空間光能電站的另一大優勢是地基光能電站所無法比擬的,那就是發電的穩定性。
沒有地面晝夜帶來的困擾。
可再生新能源最讓人詬病的就是波峰和波谷的問題,不只是太陽能光伏電站,水電站也一樣,碰到干旱大旱就得停機。
而空間光能電站就不存在波峰和波谷的困擾,能全天候穩定供電。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