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只股票跌出歷史底部,都是因為最近麻煩纏身。
長江電力是在上個月的9月中旬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收購大股東長江三峽集團旗下地下電站六臺機組的方案。
按照該方案,長江電力將耗資120個億,投產后每年將實現凈利潤96萬元,增加每股收益00058分。
這則收購方案一出來便引發了市場強烈反應。
一邊是券商機構認為該項收購可以發揮長江電力的協同效益,紛紛對蓋過予以增持、推薦評級。
但另一邊,中小股東卻極為不滿,在收購方案曝光之前,幾乎沒有人想到這塊按照投產后年均增發電量3511億kh,所對應到的利潤額僅僅為96萬元的資產最終收購價格居然要120億元的天價,而且支付的是真金白銀。
不管采用成本法還是收益法來估算,都得出超過八成的高溢價收購。面對這樣的結果,股民們驚呼無法理解,憑什么能夠評出超過八成的溢價
可想而知,中小投資者對此定然是極為不滿的,認為高溢價損害了長江電力以及他們的自身利益。
甚至在該股的股吧評論區里有股民直言,如此慷慨的大手筆,明顯就是直直白白的利益輸送。因為收購價格太高,但利潤增長空間有限,所以才會被股民們認為其中涉及到利益輸送。
而機構投資者也都在各種跑路,從2009年6月30日有113家機構持股長江電力,持股總數為847億股,占流通股比例為1725,但截止今年第二季度的數據顯示,機構持有家數下降到了91家,持股數為48億股,占流通股比例為651,兩年內,機構持股數量下降六成。
長江電力的股價在二級市場的表現頗為難看,跌跌不止,為此大股東不得不用增持來護盤,以防止股價暴跌賤賣,不希望股價太低,但其走勢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大股東連續增持不代表短期股價能有起色,只能說明大股東認為公司的股價低于公司的實際價值,其二級市場的表現不好,一方面是股市行情本身就很差,一方面也是今年三季度降水量很差,另一方面國家還頒發了關于三峽的文件,重視水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
不過其它機構都在跑路,群星資本卻來了個“人棄我取”的操作,最近一段時間已經五次通過競價方式買入,以632元的每股均價增持到了558億股,增持至今總共斥資超過35億元。
群星資本現在的持股數量,已經超過了另外91家機構的總持股規模了,558億股的數量占流通股比例達到了759,或總股本比例為338,并且還會進一步持續增持。
如今三季報也已經拉開大幕,長江電力的股價雖然表現疲軟,但今年的業績表現也僅是差強人意,公司上半年實現發電39084億度,同比增長646,從歷史情況來看,三季度豐水期對全年業績影響最大,而今年三季度期間來水不佳,對長江電力業績產生了較大影響。
但這些都不是問題,群星資本現在手里大把的現金流,怎么花出去也是愁人,這只股票跌到歷史底部,跌不下去了,因為大股東在竭力托盤,群星資本也是積極跟進,持有資產來保值增值。
相對來說,長江電力表現還算不錯的了,比雅迪這只股票拿來一比較,那才是真的慘不忍睹,突出了一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比雅迪的市值從高點下來已經蒸發了超過85,在今年6月30日登陸a股市場,在大a上市至今剛剛過去三個月左右。
上市初期走出五連陽,股價上沖到了3555元價位,較之發行價接近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