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瀏覽著中科大研究團隊要搞的生物計算機這一項目的文件,根據該團隊的報告,他們以國內目前最強的超級計算機也是在去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天河一號”來和人類腦細胞驅動的生物計算機做了一個對比。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跑起來的功耗可以達到404兆瓦,而人腦以相同的速度運行起來,功耗在1瓦之下,兩者的功耗相差是以“千萬倍”為計量單位。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的步線長度是幾十公里,而類腦的軸突和樹突的長度可以達到85萬公里;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的晶體管幾十億個,而人腦有125萬億個突觸;
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的內存總容量98tb,而人的大腦的存儲能力達到了驚人的2500tb的容量。
除此之外,生物的學習能力也遠超傳統計算機,人類、動物或是昆蟲相對而言只需要極少的樣本就能學會解決問題,雖然現在的超級計算機已經進步很快了,但依然只能按照順序處理一些簡單的計算,哪怕是再過去個五年八年也依舊如此,難以有跨越式的進步。
而生物大腦尤其是人類的大腦則更擅長于處理不確定性的復雜信息,傳統的經典計算機無論是能效還是學習能力,和生物比起來其實都顯得無比原始。
末了,方鴻看完中科大的材料報告,不由得自話自說道“中科大的科研團隊對生物計算機的期望看起來很高。”
根據其報告,這個科研團隊要研究的生物計算機所使用的人腦細胞,并不是從人的腦子里取出來的,而是通過干細胞分化而來的。
在組建成類腦器官之后,再開發相應的接口和算法與大腦類似器官開展通信,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它的學習和計算原理。
方鴻瞄了眼美女助理問道“這個生物計算機的研究,目前有什么進展”
報告上沒有詳說。
田嘉奕旋即回答“不能說毫無進展,只能說勞而無功。”
聞言,方鴻啞然失笑,難怪拿不到經費。
不過創造一個強大而高效并且具有智能化的還要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互動的人類腦器官,還得需要直面許多的倫理問題,技術難點姑且不說,還有諸多麻煩,也怪不得領導不太感冒了。
不過作為穿越者的方鴻,他是知道人腦其實就是一臺生物量子計算機,當前學術界也確實有這樣的說法,但還沒有相關的論文和研究證實這一點,還處于假說猜測階段。
方鴻詢問道“他們要管我拿多少錢”
田嘉奕回答“4500萬元人民幣。”
聞言,方鴻言干脆利落道“那就給吧,退一萬步也就虧個5000萬,至于后續追加投資,得拿出進展來才行。”
在瀏覽隨后的五個項目標的,這些項目都是涉及到前沿技術領域,甚至很多都是處于概念中的,但是其中一個發展動力機器人技術的項目引起了方鴻極大的興趣。
此刻,瀏覽材料的方鴻不禁笑道“馬高遠馬字輩的人一般都不簡單。”
調侃了一句便進一步其材料內容,根據材料顯示,該項目的創立者叫馬高遠,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五年前就已經回國,并且聯合創辦了一家研究機器人的科技公司,即啟明智能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