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群星資本早就已經不是一家地方性質的企業,在gy那里都是被高度重視的存在,沒辦法,因為真的太能賺錢了。
光是稅這一塊如今繳納的額度即已經超過三千億規模了,而且連年持續增長,說是國庫里的搖錢樹也一點都不夸張,不重視都不行。
更關鍵的是,大部分的錢還在從海外創匯回來。
卻說此刻,田嘉奕繼續在跟方鴻匯報“另外就是公司在既定的八大戰略投資方向上截止2011年12月31日總共有出手投資超過1898個項目標的。”
田嘉奕有條不紊道“具體來看挺過a輪融資階段的有854家,通過率在45左右;這854家里面挺過b輪融資階段的有427家,通過率在50左右;這427家里面挺過c輪融資階段的有307家,通過率在72左右,至于d輪融資階段,多數c輪融資的錢還沒消耗完,以過d輪融資的有36家。”
方鴻默默地點了點頭,群星資本在天使輪階段出手接近1900次,這接近1900家初創公司絕大多數都是一輪游,rea輪死一大批,到a輪融資又死一大批。
但挺過a輪融資階段后就出現拐點了,這些創業公司的存活率開始提升,有50左右的企業拿到了b輪融資,而挺過b輪融資后的企業,有超過七成左右的企業成功通過了c輪融資。
群星資本這種出手頻率主打的就是一個量大,如果每一家初創企業都算做是一個樣本的話,群星資本手里的樣本已然具備統計學的概率趨同。
反應在數據上就是越往后的融資階段,企業的存活率大幅提升,像c輪融資階段的存活率超過了70的比例,可以預見的d輪融資的存活率還會大幅提升,預估是在85以上。
這非常正常,從統計上的數據也充分說明了前期投資的風險是巨大的,天使輪階段很多時候可以說就是在支持“夢想”投一筆錢,能不能成都是看天命居多,所以才叫天使輪融資。
而實際上大多數標的都撐不過rea輪,這也是為什么天使輪階段投錢少拿的股權多的原因,因為這個時候的風險堪稱爆表,且基本都是投資人扛著風險的。
到了后面的rea輪、a輪、b輪、c輪、d輪越往后上車的人意味著虧損的風險越小,所以這個時候如果同樣的資金量拿到的股權就少得多,也就意味著賺的錢要少,畢竟風險小了。
群星資本的這份接近1900個投資樣本統計出來的數據很充分的反應了“高風險高回報、低風險低回報”這句話。
值得一提的是,群星資本投資的這些標的,能挺過c輪融資階段的,基本上都成為了絕對控股子公司,無一例外都超過了67以上的股權比例。
因為每一輪融資,群星資本都是領投的,其它中途上車的資方都是跟投,甚至有不少都是群星資本一路獨家投資過來的,資方只有群星一家且股權占比超過80,剩下的股權是創業團隊。
群星資本投資的八大戰略方向分別是電子信息、生物與新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術服務、新能源與節能、資源與環境、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無一例外都是科技與高端制造,而且多數都是頗為燒錢的。
這八大投資方向出手接近1900家創業公司,看起來是超級密集,但實際上細分到具體的子類其實真的不多,還有好多子類甚至都沒有涵蓋到。
一個大的投資方向,如電子信息這個方向就能細分出十多個大類,其中一個大類又能細分出十多個小類,而一個小類還能進一步細分出若干個子類,這些子類才是對應到了具體的創業項目公司。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