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
“目前已確定的七家公募基金公司敲定發行群星系主題的混合型股票基金,已經完成了資金募集。”靜心居別墅,田嘉奕正在想方鴻匯報工作。
方鴻伸手道“具體那幾家公募機構,我看看。”
田嘉奕旋即白手里的文件遞給他,后者大致瞅了一眼,這幾家公募基金公司都很出名,按照資金的管理規模來看,實力最弱的一家也排在了第十六位。
毫無疑問,公募基金的參與是方鴻打造“群星系子公司獨立估值體系”戰略計劃的重要環節之一,公募基金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值得一提的是,群星資本自身并非是公募機構,也沒有公募基金牌照。
因為做這方面的業務,需要披露太多的信息,這和群星資本當前的戰略規劃不相符合,公司很多重要的信息是當下不能對外披露的。
過于轟動不宜對外展示,這也是群星資本不上市的最關鍵原因。
不過現在不做公募業務,但未來過幾年就不一定,現在自己不做,可以跟別的公募合作。
這七家公募基金能夠發行“群星系”主題的混合型股票基金,意味著它們也與群星資本建立長期深度合作了,其實不合作也可以搞,畢竟沒人規定不能買群星系上市子公司的股票。
這里面最關鍵的點,在于能否得到來自群星資本的兜底承諾,說白了還是在做市值管理,說穿了其實就是關于利益蛋糕的分配問題罷了。
沒有這份兜底承諾,別人不敢玩兒。
道理就這么簡單。
這時,一旁的田嘉奕若有所思地說“從最近藝星視頻的走勢來看,資金的抱團問題不能被忽視,我們要打造群星系子公司的獨立估值體系,這些股票走上漲中繼的長牛態勢,一旦有了賺錢效應,市場的各路資金都往這里虹吸,形成資金的抱團效應不可避免,從而造成估值泡沫瘋狂飆升乃至失控,這一潛在問題如何解決”
資金抱團現象,這在市場當中太常見了,尤其是作為穿越重生者的方鴻更清楚,比如后面2018年初的權重大藍籌抱團、2020年的權重大藍籌抱團。
上漲時一擁而上抱團推高資產價格給人一種永遠上漲天空才是盡頭的感覺,下跌時一哄而散抱團瓦解互相砸盤走出股災級別的行情來,核心資產動不動就是腰斬。
歷史總是這么周而復始的循環,不變的只有永恒的人性。
方鴻聽到她這么說,笑了笑淡定地說道“合力把資產價格炒高不容易,但把它給打下來就太容易了,有一萬種辦法。不過都來炒群星系子公司的股票,不也正是我們打造獨立估值體系所追求的結果”
頓了一下,方鴻把文件放一邊,補充說“群星系的子公司上市之后,其它資金怎么玩兒,怎么折騰我們不過多干預,我們內部把這一只只的股票的上漲趨勢范圍,把線給我畫好咯,然后讓他們在里頭各憑本事各自博弈。”
說白話一點就是,群星資本在其中扮演“隱形裁判”的角色,對旗下的那些上市子公司的股價走勢,給它們畫幾條線框出一個趨勢范圍來,首先一個基本要素就是上漲中繼走長牛,然后短期內的價格波動,各路資金就按照群星資本這個“隱形裁判”框定的范圍內博弈。
在這個框定的趨勢范圍內,各路資金想怎么折騰就怎么折騰,如果超出框定的范圍,那么群星資本這個“隱形裁判”就會下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