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基金不是喜歡搞大的嘛
這個夠大了吧
卻說此刻,虞秋打開文件垂眸瀏覽內容并說“攬星九天計劃旨在對太陽系各大行星的探索,目前已經提出了兩個深空探測方案,一個是針對火星的探測,一個是針對土星的探測。”
聞言,方鴻點了點頭,言簡意賅道“說來聽聽。”
虞秋旋即翻了幾頁文件后緩緩地說“土星探測計劃的目標旨在針對整個土星系統的探測,重點探測土星的衛星土衛六,按照該方案計劃將在2016年發射升空,利用引力彈弓效應給探測器加速,需要兩次飛躍金星、再飛躍地球、之后再飛向木星,最終飛到土星,總計飛行距離超過30億公里歷時將近八年,預計在2024年被土星引力捕獲。”
土星這種距離遙遠的外太陽系行星,想要把探測器送過去,僅僅是依靠火箭本身的動力和燃料,以當前人類的技術水平是絕無可能做到,老美也不行。
無論是更久遠的“旅行者”計劃還是目前正在土星執行探測任務的“卡西尼”計劃,都做不到僅靠自身攜帶的燃料就能達到目的地,之所以能夠把探測器送過去,都是借助了“引力彈弓”獲得額外加速度。
探測器等于是在白嫖行星引力給自己加速,這樣就能夠獲得更快的速度和消耗更少的燃料,才有可能探測外太陽系行星。
如果“攬星九天”工程的土星探測計劃要執行,也需要利用引力給自己加速。
按照土星探測計劃給出的具體方案飛行路線
從底氣發射升空之后,第一次飛躍金星軌道獲得引力加速37千米秒;第二次飛躍金星軌道獲得引力加速度31千米秒;然后就是再次往地球非,在飛躍地球軌道獲時,得獲得引力加速度41千米秒。
接下來將會飛躍火星軌道但制定的飛行路線不會與火星相遇,因為在該時間窗口期間飛躍火星軌道的時候并不會與火星相遇,所以也沒法順路探測火星。
然后再穿過小行星帶,進而拜訪木星,最終飛躍木星軌道獲得引力加速度21千米秒,前后花費將近五年的時間,而在之后的三年左右探測器進入休眠狀態,一直往土星方向飛行。
從地球出發到最終目的地土星,這一段航程將會花掉接近八年的時間。
探測土星是最終任務,但是在借助引力彈弓白嫖加速度的五年時間里,要近距離拜訪金星、木星這兩顆行星,自然也不能放棄這么好的機會,在途中有限的時間窗口也會對這兩顆行星展開初步的探測,比如飛躍木星的時候也計劃順帶研究一下木星的磁層等。
土星探測計劃可以說是雄心壯志,但也無比的艱巨。
要知道,目前還在土星執行任務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參與該計劃的國家有17個,也是人類進入空間時代以來最大的國際合作課題之一。
國內要開展土星系統的探測計劃,只能自己玩兒,歐美那邊人家肯定不會帶你玩兒,國際空間站、衛星導航系統等等都把你拒絕在外。
所以國內要開展太空探索項目真的就只能全都靠自己,不過自從去年跟大毛合作的“螢火一號”項目失敗以后,也不太想跟別的國家合作了。
都靠不住,最后發現還是自己最靠譜。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