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新興技術接入支持是大趨勢,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支持,還可以在微信上搞個信用等級的功能,當這個信用達到一定等級要求的時候,可以享受先診療、后付費的服務。”
先診療、后付費,這在傳統醫療模式中是沒有的。
以前是不具備技術可行性,搞先診療、后付費的風險很大,大概率是會出現收不回賬的情況,從而形成大量的不良壞賬,導致醫院運營不下去。
但現在不一樣了,時代在前進,技術在進步。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在發展,可以通過收集大數據來完善用戶畫像,現在微信也起來了。
信用等級高,就意味著違約率越低,而且有大數據支持,信用收集也可靠,也就具備執行“先診療、后付費”的可行性。
而且這也能進一步促進人們對信用的重視,畢竟生病治病可不是小事,現在健康不代表以后不生病,生病了不代表隨時都有錢,一旦出現了突發情況又沒有錢又急需治病不能耽誤,這個時候信用好就可能就你一條命,所以人們未雨綢繆也會更加看重個人信用。
這對促進社會風氣正向發展顯然也是間接起到了積極作用。
卻說此刻,方鴻沉聲說道“另外,前來看病的人也可以在線上對醫生進行評價,我們搞的這些醫院,里頭的醫生不只是要有醫術就可以了,還要有醫德,醫德也要納入考評中占據一定比重,而病人的這些評價又在醫德考評中占據一定比重,同時這些評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生的收入,評價越高額外的收入會更高,如此便不會像傳統醫療模式那樣,只將創收作為醫生考評標準。”
“按照這個模式開展下去,在醫療收費方面確實可以更加公開透明。”田嘉奕不禁點頭說道,但她又轉而反問道“可這樣一來,面對一些惡意差評的人該怎么辦這類人肯定會有的。”
方鴻笑著說道“如果有你說的這種所謂惡意差評的,其中90以上絕對是想要打擊我們的敵人使出來的陰招,真正的病患者他敢無事生非去得罪醫生嗎要搞明白一點,醫者和患者之間的關系天然的不對等,患者是絕對的處于弱勢方,這種不對等還體現在知識層面的不對等,可以說醫生說什么患者只能點頭或搖頭,你的命都得靠醫生來救,敢輕易得罪醫生嗎”
“別說普通大眾了,就是精英階層的人士也不會無緣無故去得罪醫生,尤其是醫術頂尖的名醫。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醫鬧看看動個手術需要家屬簽各種免責協議,有時候出現不公的事情,患者除了鬧他沒有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就這么一個處于絕對弱勢的群體哪來得罪醫者的勇氣”
方鴻頓了片刻,淡淡地說道“至于不敢接受患者評價的醫生,他也不敢來我們搞的這些醫院,同時我們也不歡迎這樣的人,只有心術不正才怕這些。”
“隨著大數據的開啟,患者也可以更加清晰的進行醫院、藥品的比價,打開手機微信一個小程序就能做到,此外患者可以對醫生進行評價,評價高收入更高,屬于名利雙收,這對醫生來說也是一個良性的約束。”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