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方鴻自顧自地點頭說道“嗯,這樣也能盡快得出最終結論。好,回頭我就直接打電話給陳宇打聲招呼,你的人帶著數據直接過去就行。”
寧興慶大喜。
方鴻帶著笑容說道“直覺告訴我,這就是引力波,你團隊就是代表人類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信號。這大幾百億砸下去,錢沒白花。”
寧興慶也忍不住抬一手“有您的支持,真的是國內基礎科研之大幸運,最近幾年的基礎科研環境,我們這些搞基礎研究的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啊。”
這既是寧興慶的吹捧,也是發自內心的言論。
從自然科學基金成立以來,國內基礎科研環境是肉眼可見的在迎來巨變,科技工作者的待遇翻倍式的提高,其所帶來的效益也是肉眼可見,最明顯的就是新生代變多了,這兩年進入基礎科研領域的年輕人明顯變多了。
因為待遇的大幅提高,不擔心一邊埋頭苦研究,一邊連房子都買不起的窘境。
基礎科研項目的經費從來沒有像這幾年那般充裕,諸如“天空之鏡”、“巡天空間望遠鏡”等等這些動輒幾百個億、乃至上千個億的項目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卻同時立項。
有了這些項目,又為大量涌入基礎科研的科技工作者們了就業崗位。
否則,單單是提高工作待遇,是吸引了更多的人進入這一行,可要是沒有想對應的工作崗位也是不行的。
可以說,方鴻是全方位的在支持科學事業的發展,這也讓他在基礎科研領域的科研工作者那里收獲了口碑和支持,某種程度上來講,再一次拿下了一個群體的支持,而且是高智商群體。
其實在此之前,學術界真正搞研究的學者們,對于方鴻是以“資本家”來看待的,這三個字總體是偏向貶義,但現在這部分人都有對方鴻的評價已經大幅改觀,成了民族企業家,私下也是對其贊不絕口。
卻說此刻,方鴻一手托著椅子扶手,一手搭在桌面上,他看著視訊屏幕中的寧興慶笑著說道“雖說出于科學嚴謹考慮,你們團隊在百分之百確定之前還不能出來公開對外宣布。但我作為局外人,先在微博上說一說,寧主任你不反對吧”
寧興慶大笑道“不反對不反對,您隨便說都行。”
方鴻笑容依舊“我就是想看看老美那邊,吉普索恩那幫人一輩子從上個世紀一直到今天,i項目前前后后砸了那么多錢搞了幾十年,結果被咱們半道截胡拿下了這份成果,他們會是什么感受”
方鴻又補充道“我更想看看,諾獎機構又是什么反應又到底會不會把物理學獎發給你,是區別對待還是一視同仁。你們得加把勁了,盡快完成最后的論證結果并公布出來,這次你們做的事業不單單是對科學的貢獻,也是對諾獎機構的一次考驗。”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