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劉先生結束了與銀行工作人員的通話之后,忍不住大喜握拳擺手慶祝,這下總算是可以踏實了,他回到家里就第一時間告訴了妻子中簽的消息。
晚飯過后,這夫妻倆開始核算著這筆理財產品的未來的收益和生活規劃。
“32萬元是我們自己的錢,另外68萬是找銀行貸的款,貸款年利率是515個百分點,一年產生的利息就是35萬,月供是291833元”劉先生的妻子拿著計算器和一個草稿本合計著。
“這100萬的理財按照年收益15個百分點的期望值,一年可以賺15萬,去掉利息成本能凈賺115萬”劉先生的妻子看向他丈夫驚喜道“這可比你我兩個人加起的年收入還要高三四萬啊,六年后就可以把貸款還清了。”
“不對不對,你這計算錯得離譜。”劉先生一把抓過計算器并且說道“銀行這邊的貸款利息是單利,每個月都要定額還利息,而且根據合同約定,我們只要不賣掉這理財產品,銀行這筆貸款是不能還的。”
他的妻子一聽倍感吃驚“你是說就算以后我們有錢還了也不能還只要不贖回理財產品,這68萬就得一直欠著,然后每年都要給銀行支付35萬的利息錢”
劉先生點點頭“就是這樣。”
他老婆頓時直呼銀行吃相也太難看了,頭一次聽說不讓還貸款的,劉先生無奈的說道“沒辦法,我要是不答應銀行就不給放這筆特殊貸款,畢竟咱們也沒有給足額抵押物,人家又勢大,而且你不要有的人是要,但只要收益能夠覆蓋貸款利息就沒關系。”
他的老婆隨后自顧自地說道“還好這利息是單利,而不是利滾利。”
劉先生一聽頓時道“利滾利那還得了”
這樣的特殊貸款合同,銀行機構這邊顯然是躺贏分走很大一塊蛋糕,而且理論上可以一直躺贏下去。
而且這份合同其實有點不公平的,因為根據貸款合同細則的約定,貸款人決定要還款銀行口這邊有權利拒絕,但銀行是有權利抽貸。
也就說,萬一未來的風向不對,銀行隨時可以決定收回貸款,而貸款人就必須得還錢,若是逾期不還將會被訴訟,其結果幾乎可以確定銀行基本是勝訴,貸款人將會被執行。
可見,銀行機構在其中是非常強勢的一方,錢是一點沒少賺,而風險又可以說是各方群體中最小的一個,可即便如此還是有大把的人愿意貸款,接受這樣的合同。
歸根結底還是財富基金的這個理財產品未來的強預期收益太大了,也正因為如此銀行口才會出具如此強勢的特殊貸款合約,料定了大把的人會搶著要。
與此同時,劉先生說道“你剛剛的計算錯了,銀行這邊的利息是按515的恒定利率計算單利,每月定期還供不到3000塊的利息,但理財產品那邊的收益是復利,應該是這么計算的。”
“假定咱們就以十年期來計算吧,銀行這邊的利息一年35萬,十年后就是總共35萬利息,但這100萬的理財產品的收益是復利,按照每年15個百分點的收益期望值,復利滾動十年,十年后本金和利潤合計40456萬元。”
“然后減掉35萬元的利息,剩下36956萬元,也就是說十年后能的期望值是凈賺26956萬元,再減掉68萬元的貸款,十年后咱們這筆理財的凈值就是23356萬元,這錢都是咱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