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植物工廠實驗室內,一旁的張其陽順著方鴻的話笑道“不但時空瓶頸可以被打破,而且不受大環境的影響,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加代育種。”
方鴻旋即詢問“什么是加代育種”
張其陽解釋道“加代育種就是在育種的過程中,增加種子繁衍的世代,簡單來說就是一年之中讓種子多繁衍一代。因為不管是傳統的雜交育種還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進行育種,都需要多代的繁殖選育才能最終育成一個全新的品種。”
聞言,方鴻不由得恍然。
張其陽補充道“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我們的智能植物工廠可以放在任何地方進行作物的快速繁育和加代育種,比如可以在各個研究單位的實驗樓里面、或者實驗樓附近,減少了路途的要求,所以未來的育種能更便捷的方式。”
說到這里,張其陽指了指這間智能植物工廠,再次看向方鴻笑道“這座智能植物工廠包括隔壁的那些水稻育種加速器有望實現每年6熟以的快速育種,而栽培層數可以達到10層以,有效的將種植由平面向立體延伸,依靠智能植物工廠也為水稻和其他作物的加代育種和高效栽培了新的技術路徑。”
方鴻環視著各個架子層層培育的植物不由得點頭“嗯,不錯,立體化空間的利用,實地面積一畝地,實際種植面積等于十畝地,立體空間的利用大有可為。”
張其陽笑著道“智能植物工廠育種加速器是在人工可控的環境下進行植物的多層立體栽培,所以它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的產量,像水稻的產量可以提高到戶外大田的二十倍甚至是三十倍。”
直播間的觀眾聽到這個倍數也是非常震驚,有人也懷疑張其陽是不是有點夸大了,不過方鴻是相信的,無它,立體空間被利用起來之后就是可以做到這么驚人的產量。
傳統戶外大田只能是一畝地就種一畝地的面積,也就是局限在一個二維平面空間,但是在智能植物工廠里擴展到了三位立體空間。
占地一畝的面積,但實際種植面積是對應到層數的乘積,如果是五層就是一畝頂五畝,十層就是一畝頂十畝,這產量比戶外大田高個二三十倍也就不是什么離譜的事情了。
傳統農業是做不到這一點,但現代新型農業可以做到。
片刻后,方鴻詢問“在植物工廠的環境下,單季的水稻產量有多少”
張其陽旋即回答道“大概在600至650公斤左右。像這里沙漠戈壁環境,利用溫室大棚的多層立體栽培能大幅度提高食物的絕對產能。”
方鴻點頭贊道“不錯不錯,這是很不錯的技術成果,以后還可以在其它特殊場所進行作物的生產,甚至可以在空間站、月球和火星等一些外太空進行作為的生產,為外太空的探索和星球的探索食物保障。”
張其陽連連點頭“對的,外太空探索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方鴻忽然轉頭看向鏡頭說道“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都縮在搖籃里,咱們可不能小看張教授團隊研究的這些現代農業技術,可以說這是今后咱們探索地外星球的前置科技之一,張教授團隊現在已經把這些技術點亮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