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雙休日,媒體都在報道a股保衛戰的新聞,股民們也都在討論a股保衛戰。
不過方鴻沒有關注外界信息,而是一心在著手布置新交所的事宜。
靜心居別墅,二樓書房。
“新證50指數樣本股調整的審核人員,從群星抽調一批精英出來組成顧問團隊,這事讓時耀盡快去辦。”方鴻一邊思量著并吩咐道。
田嘉奕也在書房里,她坐在一邊,旋即詢問道“新交所總部大樓選址呢,華陽集團有想攬下的意思。”
聞言,方鴻想也沒多想便說道“算了吧,也給別人吃點兒,錢是掙不完的,告訴華煜,總部大樓工程和競標他們就別來摻和了,新交所總部大樓的事情不重要,地址在城市什么位置、什么建筑布置都不重要。”
現在已經是7月11日,方鴻是決定讓交易所在2016年開年首個交易日便開市,留給新交所的時間并不多,不到半年的時間,交易所總部大樓肯定沒法半年建設完成,所以只能在新城先物色一棟建筑作為交易所的臨時總部辦公地。
等到新總部大樓建好了再搬遷,麻煩是麻煩了點,不過不是什么大問題,預算多花一點而已,新城的財政倒也不差這點預算。
方鴻看著手里新交所的材料文件自顧自地點頭說“誰才是股市的座上賓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不是發行者、不是上市股東,而是投資人。還需要進一步限制發行者、大股東才行。”
限制發行者、大股東,反過來講就是保護中小股東、投資人。新交所要呈現新氣象,不是要開展對投資人的教育,而是要開展對發行者的教育,讓發行者知道投資人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是他們的座上賓。
對于發行者的態度則是采取“寬進嚴管”原則,也就是企業在新交所io上市很容易,但只要上市了就得嚴管起來。
方鴻瞄了眼田嘉奕并道“你記錄下來回頭把我的思路整理出來。在新交所上市的企業,其發行者、大股東的減持規則另做一些調整,在原有規則的基礎上針對上市公司大小非新增額外的減持限制。”
所謂的大小非,“非”指的是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在限售期解禁后便可以流通,也就是所謂的大小非減持,持股低于5的非流通股就叫小非,持股大于5的就叫大非。
新交所的大小非有三年限售期,也就是企業上市之后的三年內屬于限售期,大小非想要從二級市場減持股票需要等到上市三年過后。
方鴻緩緩地說道“關于大非的減持規定,在三年限售期過后,第一年減持不得超過其總持股的20,第二年減持不得超過剩余持股的15,第三年減持不得超過剩余持股的10,第四年減持不得超過剩余持股的5,直到第五年以后才可以自由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