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所的頂層設計體系在方鴻不斷的優化調整,也進一步趨于完善,最終的方案也基本成型。
此刻,方鴻盯著天花板自言自語的念叨“今天是7月11日,到8月中旬前后大概率有多少個交易日e”
一旁的田嘉奕迅速回答“單計交易日的天數有25個。”
方鴻轉而望向美女助理“有25個么那就夠了,嗯夠了,已經上市的22只群星系概念股應該都能在這25個交易日內先后完成修復再創歷史新高。那就這么定了,到8月中旬,這22個上市標的集體停牌摘牌,然后對接新交所掛牌事宜展開相關的移交工作。”
明年初要確保新交所開市,群星系的22個標的肯定是要從滬深兩市主板停牌摘牌,然后在新交所掛牌。
群星系的這些票肯定是要“搬家”到新交所去的。
這時,田嘉奕說道“里面持有股票的散戶股東,有不少是達不到你設計下的新交所的準入門檻,這些股東該怎么安排是公司直接定向回購他們手里的股票嗎”
方鴻搖頭說“沒必要回購,也許他們不愿賣仍然堅持要繼續持有呢就讓這些未達門檻的散戶卡個bug好了,但是,股票轉移到新交所后,他們對賬戶內持有的群星系標的只能展開賣出操作,就是說該賬戶賣出股票之后,再買入時如果賬戶未達新交所的門檻就無法買入,同樣也無法交易其它在新交所上市的股票,并且要去走正常的開戶流程。”
田嘉奕聽到他這么安排,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樣安排倒也不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散戶長期持有。”
本來就達不到新交所的交易門檻,而且大概率是相當長的時間都達不到門檻,因為買了那22只群星系的股票卡了bug而持有了新交所的股票,散戶要是選擇賣出就得慎重考慮了。
一旦用掉這唯一的一次單向操作的機會,賣出以后想要再買回來極有可能就沒那個機會了。
如此一來,大部分小散也會因此被動成為長期主義者,只能單向賣出而沒有再買入的門檻就會更加惜售。
尤其是那些賬戶低于10萬塊的散戶,兩年交易經驗的門檻或許可以等,大不了等個兩年就能滿足這項條件,但是滿足另外100萬元連續一個月的持倉市值門檻可就不是說單單靠熬能做到的,也許五年甚至十年都搞不定100萬的本金。
關鍵是好不容易搞到100萬元了還需要持續一個月持倉市值不低于100萬元,那等于是要連著滿倉持股一個月,基本沒幾個人敢這么干。
由此可見,敢拿出100萬元持倉市值維持一個月的個人投資者,他的身價絕對不止100萬。
一個持倉100萬是滿倉狀態,心里肯定慌,晚上睡覺都可能睡不好,而另一個持倉100萬元只是占了總資金的2層倉位,還有400萬的子彈在手里捏著的,自然很淡定。
過了一會兒,方鴻拿著一支筆盯著手里的材料“300打頭是創業板的代碼,600打頭是滬a的代碼,900打頭是滬b代碼,000打頭是深a代碼,002打頭是中小板代碼,200打頭又是深b代碼,700打頭是配股代碼”
方鴻想到了8字打頭的代碼,不過想了想還是留給北交得了,這一世會不會弄這個交易所現在也是未知數,反正給預留著好了。
包括688打頭的代碼也是,以后會不會弄科創板也不知道,給預留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