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讓ir接廣告,到時候廣告主一看轉化率直接就蚌埠住了,哎喲我去怎么一點效果都沒有
這轉化率怎么如此辣眼睛你這平臺上的用戶都是假的吧所以,千萬不能有盈利的想法,也千萬不能接廣告或任何搞流量變現的操作。
整個平臺96的用戶都特么是ai托管的虛擬機器人賬號,有個錘子的變現能力和轉化率,一旦搞了就會原地露餡,別人也不是傻子,而且個頂個都精明著,人家能上當是因為以前從沒遇見過這種場面。
至于ir公司的運營開支什么的,這不是有投資人的嘛,沒錢了直接找大冤種,呃不,找投資人融資就是了。
現在公司處于創業階段,在投資人那里完全可以找借口說是為了用戶體驗,為了更快的占領市場份額實現用戶的高效裂變,不能在這個時候整那些降低用戶體驗的玩意,等以后用戶規模上去了,再進行變現也不遲。
這也是互聯網行業一貫以來的做法,前期不考慮盈利問題,只要不停的網羅用戶就行,燒錢燒錢,投資人會給錢,所以投資人絕對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非常合理,投資人也是最關心你公司平臺用戶的增長情況。
只要你這平臺的用戶增長強勁、勢頭很旺盛,大把的怨種會給你投錢的。
要用戶、要勢頭旺盛還不是簡簡單單嘛,猛猛
“ctrc”然后猛猛
“ctrv”,想要多少就多少,想要多旺盛就多旺盛。總而言之就是讓ir平臺堅持不接廣告、不搞任何流量變現的操作,那就不會有人覺得有問題。
方鴻現在的目標是要爭取讓ir比前一世更上一層樓,也就是不能在第四輪融資就爆雷,爭取讓它去納斯達克敲鐘成功上市,也給華爾街一個驚喜大禮包。
至于ir創始人,到時候上市之后讓他套現,再把股權質押又套一波現然后卷鋪蓋跑路,也不會與之有什么交集。
然后群星再從幕后安排另一波人進行做空,再主動把ir公司給拉爆,整理出一份做空報告什么的,把ir公司的數據造假全部抖出來。
老孫也好、華爾街也好,當知道ir平臺的用戶超過95以上都是機器人賬號后,這個大大的驚喜百分百鐵定蚌埠住。
此刻的田嘉奕不由得好奇問道“ir公司這個坑,你打算要挖多大”聞言,方鴻琢磨著并微笑地說“這種事情也就是一錘子買賣,爆雷之后就難以被復制,那當然是要吃個大的。把ir做到敲鐘納斯達克完成上市,并且估值要到500億美元至800億美元區間,然后咱們親手拉爆,多空兩吃,賺個百把億美元的凈利不成問題。”方鴻摸著做到500億美元的估值差不多就到頂了,算上期間泡沫成分頂多就是800億美元,這個數目也差不多就是極限了,再往上做到千億美元級別的估值是不大可能的。
因為想要做到千億美元的估值規模,那就必然要求ir平臺的用戶規模達到5億以上,但是用戶越多就越容易露餡,因為會出現平臺數據和現實感受的溫差巨大。
投資人也好、業內人士也好肯定會感受到身邊的熱度和平臺巨量的用戶規模不相匹配,那就多多少少會讓人困惑、甚至開始懷疑平臺用戶規模不對勁。
這些人可不是那么好騙的,割他們的韭菜并不容易,ir這一樁能夠割他們一把,那也是建立在他們以前從沒遇到過這種場面才能上當,主打的是一個措手不及、猝不及防。
但凡只要上當一回,今后想要再用相同的法子割一把就比登天還難了,要不怎么說是一錘子買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