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性時刻!”
“這是最好的時代!”
匯集在城市街道各處、在廣場上的市民都在這一刻沸騰了,這一刻不只是新城的兩千多萬市民歡騰不已,同時舉國為之歡騰振奮不已。
首個商用級空間光能電站成功試運行。
方鴻也在這一刻大為振奮,忍不住在這個時候發了一篇微博,簡短的十個字:【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篇章】
全世界的頭版頭條都在這一刻報道這個消息,各路媒體都在競相報道。
而當下,國內正在動工建設的接收站有29個,全球各大城市也坐不住了,紛紛準備派商團前往東方,跟空天電力能源公司協商引入空天電力合作項目。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火星途中,一艘人造航天器即將泊入火星軌道,外面的旗標顯示這是來自東大的航天器,里面載著三名航天員,即將在今年登陸火星。
里面的一位航天員跟隊友聊道:“地球那邊傳來喜訊,半個小時前,空間光能電站成功為新城供電。”
視角轉換至月球,此時月球軌道上的環軌星港,里面的幾個航天員也在聊空間光能電站的喜訊消息。
不過這個環軌星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軌星港,而是星港的前哨站。
建造環軌星港的前置科技就是空間光能電站要成功,以超大功率輸出能量微波,跨越30多萬公里的距離將能量輸送到月球這邊。
未來的空間光能電站,采集到的能量80會輸向月球,過程又會損耗65的能量,但沒關系,能量基數夠大。
而剩下的20的采集能量則是用于地球,而且以地球現在的能源消耗還完全用不完。
還是那句話,能量采集的基數太龐大,而且地球的能源結構也不會立馬改變全部替換成空間光能電站來供能,這是一個過程,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來完成。
原計劃的目標就是到本世紀中葉讓空間光能電站成為地球電力供應的主流。
現在的月球表面已經有數個人類的科研站,現在就有46個人類正在月球表面工作,勘探,選址,目的是后續打造月球智能工業基地,而這也是環軌星港的前置科技。
月球的引力更小,而且月球表面也有足夠的資源,以其為跳板能夠更加節省太空活動的成本。
環軌星港是萬噸級太空艦船的前置科技,而萬噸級太空艦船又是建造地月l1號拉格朗日點“天河城”的關鍵性前置科技。
方鴻仰望星空良久,緩緩說道:“時機已逐漸成熟,是時候啟動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抽屜柜里吃灰多年的‘天河城計劃’拿出來。”
——全書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