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對話發生在族中各戶人家,大家的日子好過了,那么親事就該張羅起來了。擱以前,大家根本不敢想這些。
因為廟溝村窮啊,尋常人家能湊出來一身體面的衣服就已經很不容易,又哪里有能力娶妻生子?大家只能這么熬著,沒想到如今苦盡甘來了。
果然,年后作坊剛開工,族里就接二連三地辦喜事。而譚柚也成了大忙人,族中辦喜事,每戶人家都邀請她去吃酒。
“這個月已經是第十場婚事了,我看都是新媳婦進門,族里也有女兒適齡了。”吃酒的時候,譚柚就問起了這一茬。
陳天水捋胡須:“大家都不想外嫁,覺得在族里好,嫁出去了,就得要面對各種算計。”
譚柚想想也是:“話是這么說,那就招贅?”
陳天水倒是想呢:“這年頭有幾個好人家的兒郎愿意入贅的?”
譚柚有自己的看法:“咱們不找臨近村子里的,但是我們可以找流民。如今外面流民不少,如今族人在作坊做工,以后咱們作坊需要的員工更多,族中的田地族人也沒時間照顧。”
“若是讓流民在此安家落戶,這些田地也就有人耕種了。村外有那么多片的土地,若是開荒全部利用起來,一年收成足夠養活全族三五年。”
這事挺大的,陳天水也不能做主:“回頭我們和族老商議一番,可若是收容流民,咱們得要找人品好有能力的,可不能讓偷奸耍滑的進到村子里來。”
譚柚:“放心,只要族老們同意,這些事都包在我身上,我自認還是有幾分識人之明的。”
筵席散去,譚柚和族老們碰頭開了個會。對于譚柚說的流民的事,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但是總體來說都是贊同居多。
與其和附近的村子掰扯不清,不如收容外鄉人。外鄉人沒有根基,他們若是想要在村子里生活下來,那勢必只能依附宗族。
到了那個時候,宗族的人口多了,力量也就更強大了。
從族老這邊得了準信兒,譚柚也沒耽擱,次日她就帶著陳曦和安文出發去到了府城。她此行的第一個目的是尋找流民,另一個目的則是打聽陳萃的下落。
只是陳月和陳星還太小了,譚柚就將姐妹倆送到了陳天水家借宿一段時間。兩人還喜滋滋的,老實說她們不哭鼻子,譚柚就謝天謝地了。
出行在外,譚柚也沒有刻意做男裝打扮,沒那個必要。這個年代到底不像清朝那么封建。婦人行走在外的,的確不少,譚柚這樣也算不得稀奇。
安文坐在車掛上:“舅母,作坊那邊你不在,真的沒關系嗎?”
譚柚:“能有什么關系?族老們都在的,這不是我的生意,是族中的生意,每一個族人都不會容許別人破壞這樁生計的。”
“只有將個人的利益轉化成了大家的利益,大家才會眾志成城,沒有私心。”
安文垂眸:“就是舅母您經常說的要團結。”
譚柚攤手:“差不多意思吧,大家都是熟手了,這些他們都能干好。不過香皂作坊終究有些單薄了,咱們得另外再找點別的生意。”
陳曦提醒譚柚:“再有幾個月,蚊香作坊又要開始忙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