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家人清楚自家事,更何況以呂蒙自己的目光來看,他們的這位少公子,年輕有沖勁,有種向上努力的想法和斗志。
是在其他事情上,呂蒙或許會同意孫權的想法,讓孫權去鍛煉一下,但是在當前這種情況,那還是算了吧。
讓孫權來指揮軍隊,呂蒙都不敢想象有什么樣的后果。
至于一旁的李嚴,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在看向孫權的目光當中,基本上沒什么尊敬。
如果是日常相處,尊敬一下孫權這位少公子倒也沒什么問題,可這是戰爭,弱者就要有弱者的思考和思量。
在戰場上,弱者服從強者的安排,才更有可能活下去。
而很明顯,毫無戰場指揮經驗,只是在軍營里面混過一段時間的孫權,不管怎么看都是一個弱者。
畢竟這是孫權,又不是霍嫖騎,李嚴才沒有這么大膽和放心,將個人性命和軍團的性命交在這種人手上。
所以平時鬧歸鬧,玩歸玩,真到要命的時候,還是知道該怎么做的。
而另外一邊的步兵團體,便是魏延和徐晃了。
對于性格高傲的魏延來說,聽司馬懿指揮,那完全就是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給諸葛亮三分薄面,而不是給司馬懿面子。
同樣對于孫權,魏延完全不認為對方有指揮自己的能力,也不認為對方有指揮自己的可能性。
一個連自己都打不過的家伙,指揮能力也超不過自己的家伙,憑什么聽要他的指揮?
可以說沒有站出來嘲諷和打擊孫權,已經是魏延看在大家都是戰友的份上,勉強給了一份面子了。
至于孫權要不要這一份面子,認不認可這種行為是一種面子,那就不是魏延考慮的事情了。
而站在魏延旁邊的徐晃,則是滿臉無所謂的看著在場年輕人,一副跟我沒什么關系的樣子。
他可是派過來兜底的,只要不出現什么意外,在場的這些人不死,那就沒有問題。
可以說伴隨著曹安民的到達,整個后營當中的漢帝國軍隊,也來到了兩萬三千有余的樣子。
雖然人數并不多,可是在徐晃看來,只要指揮得當,擋住一些精銳部隊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司馬懿不在,也不進行指揮的情況下,他們當中要是有年輕人能夠站出來進行指揮,充當歷練也不是不可以。
有著他的中壘營輔助,指揮軍隊也會更簡單一些。
而當前的人數規模,也可以作為真正的大軍團前置,來進行練手,方便鋪平以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