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在以往,司馬懿絕對不會這樣去安排,因為這樣太容易得罪人了,也容易在這些人心中埋下一些不好的情緒。
到時候不管是后續的相處,還是命令的安排,都很容易鬧矛盾,從而讓指揮力度下降。
不過如今這種情況,已經顧不上擔憂未來了,只能全力以赴的應對現在。
沒辦法,偌大的兩河流域守軍,真正能稱得上是主力部隊的,恐怕就是他們漢軍了。
法爾斯薩珊手上確實有不少的部隊,數量也稱得上是比較龐大,但是真正的精銳部隊少的可憐。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過于高估兩河流域天險的地理優勢,才會做出這樣的安排和布置。
北方的亞美尼亞和南方的兩河流域,只要腦袋沒問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走北方的亞美尼亞。
一方面沒有如此明顯的天險,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地勢平坦,有糧食補給的地方,易于大軍開戰,并且北方是山脈,東方是海洋,只需要由北向南逐漸推進即可。
在這種地理條件下,不管是沃洛吉斯五世,亦或者是其他人,內心的想法都差不多。
所以在這種思考模式之下,沃洛吉斯五世聯系了其他外援軍隊進入亞美尼亞,進一步拖延羅馬進軍的時間。
同時也為了避免袁家軍隊出工不出力,沃洛吉斯五世讓所有帕提亞軍隊服從于袁家命令的情況下,依舊派遣了不少的精銳部隊,前往亞美尼亞充當二次防線,試圖在力不可及的情況下進一步阻擋羅馬帝國的軍隊。
如果袁家軍隊堅持的時間足夠長,那么后續前往的軍隊也會加入其中,充實亞美尼亞的戰斗力和拖延力量,將羅馬軍隊擋在亞美尼亞以西。
而承擔這一個任務的人,便是帕提亞帝國當中的老將沙普爾,一個自身實力強大且經驗極其豐富的人,帶著三支禁衛軍部隊和大量輔兵前往亞美尼亞。
而帕提亞帝國內部的禁衛軍本身就那么幾支,抽掉三支前往亞美尼亞,本身就是判斷羅馬帝國的主攻方向為亞馬尼亞,兩河流域這邊的羅馬為佯攻方向。
畢竟進攻擁有天險的帕提亞軍隊,這要是被抓住破綻渡半河而擊之,羅馬軍隊的損失也不會想到哪里去。
聯想到羅馬帝國在兩河流域的全線入侵,讓帕提亞更加確認了內心當中的想法。
至于羅馬布置在河流以西的營地,很大概率是偽裝和掩飾。
畢竟羅馬有第五云雀和十四組合軍團,偽裝不過是易如反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