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只有一個第三軍團,單獨面對西涼鐵騎這樣的對手,可以說完全表現不出一個決戰兵種應有的壓制能力。
但現在是什么情況?
現在的戰場那個是真正的大軍戰場,雙方所投入的兵力足以稱之為戰役,甚至可以說是兵團會戰。
在這種龐大兵力的戰場下,第三軍團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實力和效果,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將遠遠超越軍團本身應有的戰斗力和威懾力。
而對于這種戰術和戰法,卡比早已經習慣了,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精通。
相比于漢軍與羅馬之間的高強度戰場,貝尼托所指揮的羅馬蠻子軍團和法爾斯薩珊所指揮的帕提亞正卒,在基礎實力方面,勉強也算有來有回。
只不過羅馬這邊的蠻子,確實存在不少的精銳力量,在大戰場支點上面,比帕提亞更加有效,也更加可靠。
而帕提亞在阿特拉托美不出動的情況下,很難具備局部戰場上的絕對優勢。
要知道貝尼托為了強化整個蠻子大軍的指揮能力和協調能力,并沒有選擇將十四軍團組合在一起當做鋒頭使用,而是將其分散開來聯絡各個蠻子軍團,強化各個軍團的配合力度和命令響應速度。
靠著這一方面的強化和加持,貝尼托才能在軍團指揮方面和法爾斯薩珊掰一掰手腕,讓整個大軍團作戰期間的指揮調度顯得沒那么頹勢。
法爾斯薩珊也指揮著劣勢兵力,靠著更加優秀的指揮能力,強行彌補了雙方之間的差距,使戰場不至于一觸即敗,而是盡可能的拖延下去。
對于法爾斯薩珊來說,手中真正具備一槌定音的力量,便是阿特拉托美手中的精銳騎兵。
但是目前的戰場環境,就注定了不能將阿特拉托美丟入其中。
不管怎么看,高攻提防的輕騎兵精銳,在這種戰場當中進行作戰和消耗,實在是有些浪費,完全就是在浪費國家的底蘊。
阿特拉托美軍團所持有的力量,足以面對羅馬的鷹旗軍團,甚至能夠打出一個不錯的戰損比,但如果用來打擊蠻子軍團,哪怕戰果會更好看,也不是法爾斯薩珊想要的結果。
不管怎么說,阿特拉托美軍團所擁有的防御力實在是太低了,會被羅馬蠻子精銳的力量所打穿,自然也就降低不了傷亡,也就起不到左右戰場的決定力量。
“羅馬第三鷹旗一直在那里,其力量的特殊效果,會很麻煩,需要我出擊嗎?”阿特拉托美環顧了一下眼前的戰場,最后將目光鎖定在了遠處,眾多羅馬蠻子軍團后方的第三軍團,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著這樣的言語,法爾斯薩珊臉色雖然有一些不好,但還是果斷的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