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爾斯薩珊將這種想法上報給了沃洛吉斯五世,很快就得到了準確且肯定的回復。
而對于司馬懿來說,法爾斯薩珊的這種行為,無異于肉包子打狗。
不管是對于現在的他們來說,還是對于未來的漢帝國來說,法爾斯薩珊的這種行為,司馬懿都是內心喜悅的選擇全力支持。
其中的原因也很簡單,大量學習和借鑒漢帝國的作戰方針和作戰方法,甚至包括士兵的天賦,確實能夠讓帕提亞帝國在短時間之內變強,但是這樣的代價,可不僅僅只是軍隊實力上限,受到漢帝國軍隊的影響。
除了軍隊實力以外,軍隊士兵自身的實力和思維方式,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在立場傾向方面,也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小規模短時間之內或許還沒什么問題,但是規模一旦大起來,戰斗力逐漸變強,所處的地位越來越高,話語權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那么這一批軍隊,也將影響整個帕提亞,這對于司馬懿來說,實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事兒了。
畢竟漢帝國的目標或者說司馬家族的目標,司馬懿自始至終也沒變過。
當然,雖然知道這件事情利益特別大,而且也非常有利于他們,但司馬懿也必須選擇演一下,才能讓這件事情更容易敷衍過去,掩埋這種想法下的真相。
一方面舉起漢帝國與帕提亞雙方之間的盟約大旗,說明二者之間的關系和大義,使道義上面具備這樣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則進行了部份利益的交換,讓帕提亞更認可這一點。
沒有利益,全心全意的幫助,就算是沃洛吉斯五世和法爾斯薩珊內心當中相信這一切,帕提亞的其他人就能夠相信這一點嗎?
或許在有外敵的情況下,可以將這一切都掩蓋下去,但司馬懿又怎么可能允許對方有這樣的想法?
內心當中懷抱忌憚和謹慎,根本不利于漢帝國后續的文化同化和思維傾向。
所以打開一部分天窗,說出一部分有利之語,反而能夠融化雙方之間的關系,促進雙方的進步。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司馬懿才能夠獲得一支帕提亞大軍的統帥權,其中也包括軍隊的作戰命令指揮權和訓練權力。
這也是司馬懿目前為止咬著牙要指揮兩套軍隊的原因,從某種意義上來,帕利亞的這一部分軍隊還真是他的,甚至可以說是私人武裝了,除了所需糧餉由帕提亞國家發放以外,基本上沒什么區別。
而對于李傕、郭汜和樊稠等人來說,有人跟他自己一起作戰,還是重甲騎兵那種類型的軍隊,自然也不會抗拒。
西涼鐵騎作為騎兵的移動速度也不快,甚至還跟不上一些重騎兵,所以加上這樣的重甲騎兵部隊也沒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