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趙傳薪就是這樣干的。
在鹿崗鎮周圍百五十里管轄問題,他和日本交涉起來極為強硬。
不服來干,你推大炮來轟炸鹿崗鎮都不怕,只要人沒死完,那你就捅馬蜂窩了。
而剛打完日俄戰爭的日本人還真就慫了
所以徐世昌才欣賞他。
但他有個疑惑“這件事雖然可能是趙傳薪做的。可他,為何要這么干呢出于什么目的呢難道說,他想挑撥朝廷和日本的關系這對他沒什么好處吧”
他的思維里,還是以利益為先。
覺得任何事的動機都逃不離利益二字。
吳祿貞搖頭“如果單單為了利益,就不會有鹿崗鎮慈善會出現了,也不會到處捐款。就好比趙傳薪去美國做的那些事,也沒見他圖什么利益。卑職覺得,這件事還有內幕”
“那是怎么回事”
“卑職覺得,會不會是這樣日本人先將界樁挪動,然后趙傳薪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大概就是軍事參議的能力,很快分析到點子上。
聞言,徐世昌眼睛一亮“這就說得通了好個日本人,狼子野心趙傳薪這次干的漂亮”
“督撫,那我們”
“去跟日方聯絡。先說明,這件事與朝廷無關。然后申明,可以將界樁挪回原位,但不可侵占朝廷土地一絲一毫”
“督撫英明,卑職這就去通電日方”
與此同時,
北洋大學堂。
時任北洋大學堂校長的梁敦彥,正與大公報的主筆英華面談。
“斂之,袁總督創辦實業,擠占了部分教育款項。雖新式企業能促進教育發展,可遠水不解近渴。如今我欲擴建學堂圖書館,經費實是有限,還需你幫忙發報向社會求援。”
清廷的教育體系略微混亂,加上新學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許多辦新學學校的教育人士,在經費上都是捉襟見肘。
哪怕是最早的新式學堂北洋大學堂,以及國內第一所大學京師大學堂都是如此。
英華想了想說“崧生先生興辦教育的氣魄,令在下折服不已。發報是小事,不過時下新式學堂與學生數量增加,教育經費需求總數激增,社會上的援手,怕是遠遠不夠。”
嘆口氣,梁敦彥無奈道“如今朝廷變法維新,到處用銀子,如之奈何”
英華忽然道“我倒是想起了一個人,崧生先生何不向他求援”
“誰”
“趙傳薪。
他開了鹿崗鎮慈善會,我沒記錯的話,其中就有助學捐款一項。旁人都是幾十到幾百大錢,至多不過幾十兩銀子。而崧生先生若肯向趙傳薪求助,呵呵,只要他答應,崧生先生想必會大吃一驚”
“我在美國游歷,也曾聽聞其大名,只是其人手段過激了些。可他為何會讓我大吃一驚”
“因為他出手,通常是手筆驚人”
“那我該如何勸說他,讓他肯出這份錢呢斂之還請教我”
是啊,英華也皺起了眉頭。
據他從劉佳慧那了解,鹿崗鎮慈善會的助學捐款,一般都是給個人捐款助學,倒是沒說會給這種清廷下轄大學堂捐助。
據他所知,趙傳薪桀驁不馴,對清廷又素來沒有好觀感。
要怎么說服他同意呢
忽然,他想到了個點子“崧生先生,何不年后邀請趙傳薪來北洋大學堂做一次演講呢他可是有名的愛國人士,就我所知他還懂得西洋繪畫,有一定的藝術造詣,讓他來演講,也不會跌了大學堂的面子先讓他來演講,等講完了,你再當面開口求助,想來他礙于面子不會拒絕吧”
最后一句說的沒什么底氣。
想想趙傳薪那混不吝的性子,這還真不好說。
不過,總歸是個辦法。
“得虧了今日請教斂之,不錯不錯。先斬后奏,或許會得罪了此人。可只要籌得經費,其余都能商量,反正明年我就要卸任了,呵呵。”
英華心說要完錢就跑,這就有點老陰比了吧
臘月二十九,鹿崗鎮治安所全體聚餐涮鍋子。
直子優香也受邀前去,和眾人熱鬧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