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傳薪也笑嘻嘻的看著他,心道小鬼子敢說個“不”就弄死你。
旁邊有人好心的解釋“這位先生剛剛救了個孩子,所以衣服都濕了。”
日本憲兵點點頭,將文件還了回來,放行了。
金武志長舒一口氣。
或許,這就叫好人有好報。
這一關算是過去了。
日本人對趙傳薪恨之入骨,而文件上的名字自然是偽造的。
若是日本人知道眼前人是趙傳薪,怕是要出大亂子。
過去后,他擦擦額頭“嚇死我了。趙先生,咱們搭一輛馬車,直接去火車站。”
趙傳薪點點頭“行,你看著辦,反正我聽不懂你們棒子的話。”
被稱為“棒子”,金武志也不惱。
要是趙傳薪噓寒問暖客客氣氣的,他可能反而要心里發毛了。
由于經常有日本人出沒,在新義州存在不少日本秀氣的四輪馬車。
兩人搭上一輛,朝京義線的火車站駛去。
一路上,趙傳薪見識了不少“奇景”。
他心里破口大罵什么大長今之類的韓劇都是騙人的。
街道上的女人,那發型比清朝女人強不到哪去。
街上到處有穿著白色長衫的男人,也有穿著粗布的農夫百姓,頭上還系了白條,要不是金武志解釋,趙傳薪還以為他家死人了呢。
經過一口水井時,趙傳薪發現韓國人挑水的方式和國內極為不同。
不是手提,不是肩擔,而是在背后弄了一塊木板,像書包一樣背著,扁擔掛在木板上。
這不是挑水,而是背水,有點意思。
馬車上,趙傳薪指著路旁說“小金子,那個獐頭鼠目的家伙是干啥的”
“小金子”這個稱呼,總讓金武志覺得自己是個太監。
他慚愧的解釋說“那是一個武士,大韓帝國的武士。”
棒子的電影,果然美化了他們的歷史。
這武士干枯矮小,獐頭鼠目,一點英武氣質都沒有。
腰間還挎著一把不倫不類的馬刀。
和棒子電影里那種高大魁梧英俊的武士截然不同。
之后,趙傳薪又見到一個非常奇特的交通工具。
“我曹,那是啥好有科技感。”
金武志一看,哭笑不得“那是貓車,也叫軺軒,就像清廷的轎子,有地位的貴族和武官才能乘坐。”
韓國的轎子很奇特,前后也有雙杠需要扶著,但中間卻有個獨輪,獨輪上方有個座位,人可以坐在上面。
這樣,兩個轎夫一前一后,只需要扶好,一拉一推,獨輪轎便能向前,省時省力。
趙傳薪感慨“看來,你們大韓帝國還是在交通工具這塊科技上,走到了清廷的前頭。”
金武志也搞不清楚趙傳薪是不是在譏諷,故而不言。
京義線這條鐵路線全程有500公里,北起新義州,南至漢城。
從買票到進站,都是金武志一人跑腿操作,全程由他交流。
上了車后,趙傳薪拿出罐頭給他“湊合吃,等到了地方,我請你吃香喝辣。你們棒子這邊有什么美食嗎”
金武志想了想“美食的話,宮廷傳出來的定食,算是比較好的。再就是參雞湯,年糕。蟹飯”
定食就好像小碗菜,甚至量比小碗菜還少。甭管是肉食還是泡菜,都那么一丟丟,那筷子蘸兩下,嗦嘍嗦嘍完事兒。
或許是韓國的宮廷,日子過的較為拮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