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友商店,主要販賣糧食,經營日用品。
不得不說,濟物浦港口的店鋪,有種特屬這個時代別樣的異域風情。
尤其展柜上琳瑯的貨物,那些手工藝品留到后世,拿出來隨隨便便賣個千八百塊錢都是少說了。
趙傳薪看到了精美的日本茶具,有多層銅片焊接成的茶壺,搜集茶杯滴水的滴水盤。
有取暖或者烹飪用的火爐,酒桶,炊具
具備濃厚朝鮮風格紋飾的,像路燈那樣的燈籠,由一個銅制支架和燈罩組成。
在趙傳薪看來,這里面許多東西已經具備了收藏價值。
他先掃了大米、玉米、紅黃綠豆等糧食,然后搜刮了一些炊具和手工藝品后,隨手在貨架上抄了個銅制茶壺,來到柜臺“多少錢”
畢竟要逛許多鋪頭,說不得要在陸地和島上來回很多趟。
他得裝裝樣子,減少嫌疑,不能提前露餡。
他本以為這玩意兒應當沒幾個錢。
誰料,店員一開口嚇了趙傳薪一跳“這位先生,這個銅壺售價125日元。”
趙傳薪抽口涼氣“你怎么不去搶”
店員眼底閃過一絲鄙夷。
口頭上卻既客氣又耐心“是這樣,先生,這個銅壺完全由手工打造。您看這上面的錘紋了嗎這是工匠一錘錘敲出來的,費時費力,在日本只有貴族和寺廟才能享有。”
草趙傳薪這才知道,原來這時候的手工藝品,也同樣是奢侈品。
有心想送回去,可最后還是咬咬牙。
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只有出手闊綽,最后才能被排除嫌疑。
反正掃的貨,價值已然翻了不知多少倍。
便不再猶豫,掏錢付賬“125元,不用找零了。”
店員再好的脾氣,也終于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出了門,倆鼻涕娃嘖嘖搖頭“趙先生,這茶壺太貴啦,沒必要買的。”
125塊錢,不知道夠他們吃用多久,怕是要按年來算。
趙傳薪肉疼道“就你懂我他媽是騎虎難下了。前面你們不用跟著,再給你倆兩角小洋,隨便找個館子吃點東西。一會兒我買完了回來找你們。”
鼻涕娃“”
前面的店鋪一間挨著一間,鱗次櫛比,用不著他倆了。
總帶著倆臟兮兮的鼻涕娃,太扎眼。
趙傳薪在路邊的小吃攤,買了裹著鱈魚肉的天婦羅,拿紙包著,嘶嘶哈哈的邊吃邊走。
剛出油鍋,還有些燙嘴。
他信步進了走進了提燈屋。
這家鋪頭就顯得文縐縐了許多。
筆墨紙硯,畫作、陶器、漆器,姑娘用的著物和彩帶等等。
其實就個人而言,趙傳薪的性格是偏文藝的,至少他自己這樣認為。
所以,他還挺喜歡逛這種商店。
進來后,又是掃貨,但這次不多,畢竟不能讓這些個人愛好物品占太多空間。
這次他學乖了,出門的時候買了一瓶墨水,果然很便宜。
出門后,又在街邊攤買了一碗味增湯,兩口干的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