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柳笙正于半山腰的一處屋舍內,仔細思考著卷面題目:
【探尋神道的脈絡——從信仰到修行的傳承。】
沒想到,這個題目竟然跟南宮師姐的文章并沒有直接聯系。
而且,竟然和神明有關。
這算是極為常見的策論題目。
柳笙想起在問心環節中,最后的那幾個問題,眸子瞇了瞇。
她并不打算遵循常規策論寫法去寫。
這次畢竟是招侍者,而不是招進士。
所以她必須按照論證文章的形式去回答,而且必須要有詳盡的推衍及論證過程。
按照常規思路,神明之道的脈絡如何以公式和推衍論證展現?
不過柳笙此前剛完成的那篇文章《從靈氣探測到溯源的探索》中,恰好對修行、靈氣與靈性之間的關聯進行了深入的推衍分析。
再將靈性與通神強度勾稽,就可以得出修行與信仰的關聯。
這是一個新的式子,但是難不倒柳笙。
而且,她還靈機一動,加入了“飛升”這一因子,以此拓展為第三部分,于是就產生了怎么樣的靈氣濃度和通神強度可以實現飛升的狀態。
這一點柳笙還是參考自那個通過積攢奉獻值可以獲得飛升機會的世界。
按照進度條可以推算出飛升所需奉獻值。
如果換到這個世界,就是通神強度以及靈氣濃度達到一定境界,就會進入飛升的臨界狀態。
也就是進入虛空。
柳笙想到大國師、太白劍仙還有自己,那應該就是神藏境獨有的臨飛升狀態,而在那里才能最直接地感應“神明”。
然而在這里只能達到臨界值,而無法真正突破,即使如她這般體內靈氣達到半神的境界,但也無法真正突破神藏境。
準確來說,沒有突破的感覺。
說明此界極限就是如此。
【信仰循靈性而通神,通神引靈氣而修行,修行得飛升而證道。然飛升已成絕響,唯有以求真之志為舟,渡虛空之淵,尋萬界之神跡,探神道之脈絡。】
寫下最后一句,完美照應南宮師姐的文章。
看著自己洋洋灑灑上千字的文章,柳笙滿意地點了點頭。
又在眾目睽睽之下,起身第一個交卷。
起初,柳笙還打算低調行事,在考核中混個中等成績便悄然入山,不引人注目。
然而,此刻她已放棄了這樣的想法。
首先,她的鋒芒本就難以遮掩。
【嘖,自戀,借口。】
心中的柳笙直接點破事實。
其次,問心環節上,她并不確定自己能否通過,那就只能以更為出色的實踐和筆試成績,吸引南宮師姐的注意力。
她必須保證,自己一上雪山就能接觸核心,這樣才能實現她進入雪山的目的。
時間不等人吶。
而第三點,是她想到懷山上的景象……
柳笙平舉著卷子,目光沉穩而清冷,迎向端坐高處、帶著審視目光看向她的南宮菀。
她想要接近南宮菀。
這樣才能知道……
眼前的這個南宮菀,究竟是哪個南宮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