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清點人數的將士過來,向宋茹稟報道:
“報告宋校尉!這是清河來第三輛飛車,共計五百六十四人,與清河傳來的訊息比照,核驗無誤。后方尚有十二車。”
“你帶著大家進入外城。”宋茹點點頭,確認了一下靈訊上的訊息,“先住在亥三區吧。”
“是!”
那位軍士拱手一禮。
這時閆老三主動請纓,道:“報告,宋校尉,屬下可否一同去?”
宋茹略一沉吟:“你才入軍一日,應當旁觀學習。”
“屬下正想借此機會學習。”閆老三誠懇道。
一旁的牛元吉橫了一眼,小聲嘀咕:“顯眼包……”
閆老三繼續說道:“屬下知道這些百姓茫然的心理,定能更好安慰大家的情緒。”
宋茹見他樸實的臉上滿是懇切,便點頭允了。
于是在牛元吉嫌棄的眼神中,閆老三跟著那位軍士一起,引著茫然站在站臺上東張西望的百姓,自站臺向外城的居住區行去。
如今的長城外城,以那株梨花巨樹下的醉白園為中心,周邊原住民聚居的區域稱為“小綠園”,南側則是一大片由礦區改造而成的天工坊。
其余皆為無盡延展的居住區。
雖暴露于雪原之中,卻有防護大陣的靈光罩護,連風雪都難以落下,倒是多添一分安全感。
閆老三便順勢向百姓介紹:“別看這四下沒有高墻,但這可是青云閣首席天工大師親手布下的上古辟邪靈陣,防御力非同一般……”
“你們聽過青云閣吧?帶大家來的飛車就是青云閣制造的,總部在長安呢!”
他一邊帶路,一邊侃侃而談:“朝廷安排大家來長城,是為了讓你們能好好安頓下來。這里吃穿不缺,地方又大,連長安都難得一見的陽光,在這兒都有。”
“對,雖然靠近北境,但這里可是有兩千初境以上的修士,還有三名神藏境大人,更別說——神佑巡禮的使團隊伍也在此……誰敢造次?”
旁邊那位軍士素來寡言,如今也默默點頭。
原本他還擔心自己不善言辭,無法安撫這些初來乍到、神情惶然的百姓,沒想到閆老三這一通話倒是說得頭頭是道,讓人安心了不少。
在朝廷尚未想出應對北境持續南移局勢的措施以前,只能由北境源源不斷接收自南方遷來的百姓。
想起之前老莫私下嘀咕過的那番話:
“沒辦法哩,自從我們接收了蒼林鎮的難民……”
當時正是避開了閆老三和牛元吉說的,但老莫還是小心翼翼調整了措辭。
“咳咳,百姓,不是說不好,就是因為這個先河,朝廷就覺得咱們北境能兜底,要兜底了……”
“北境一路南下,正好一路接收這些災民,這是朝廷的說法。”老莫搖頭,“但實際上,誰都明白,是其他城池根本不愿意管。這年頭,誰不是自顧不暇?哪還有地方安置這些人?”
“但誰讓我們北境地方大呢?可是,物不博啊!”
不過眼下這個難題,倒算是暫時緩解了。
沒人知道大人是怎么同朝廷談的,但戶部已承諾會調撥一批賑災物資。
謝家、王家等世家也主動捐出大量資源支援北境,同時也作為近來某些來自民間的爭議的回應。
至于文家,更是不在話下。
清河本就是文家發跡之地,雖然文老爺子早從清河去了長安,但也不忘鄉土舊情,專程籌備了一批物資,隨著飛車運到北境。
此外,原本也在百姓中傳達過,凡是遷入北境者,皆需參與勞動——耕地種田、養殖牲畜、修建房屋、天工開礦,效仿三百年前在宣文帝率領下篳路藍縷的唐國先輩們,共筑北境長城。
這些話,在閆老三口中又說了一遍。
雖然聽著艱苦,但有活干才說明,這里的一切都是有所籌謀的,效法先賢之舉,更是激起眾人心頭的一腔熱血。
于是,原本尚存疑慮的遷居者,心中也不由自主地安定了些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