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鄭家村金烏遺跡。
林悅和龍映雪正端著折疊椅子夾著筆記本,走到已經擠滿了人的地宮深處。
兩人默默在最后一排放下椅子,然后和其他人一樣伸長了脖子,盯著墻上投影儀投出的畫面。
但之所以在這里,還是因為方艙的空調出了問題,維修人員說是明日早上才能來。
這樣的大夏天,沒有空調實在是難捱。
好在還有天然的冰窖——遺跡地宮。
而且還能容納那么多人,還有那么大一面空墻能夠投影,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雖說不太吉利,可是大伙兒天天都在這
至于地宮中有什么不好的東西……
大伙兒都是那什么高韌性人群,比起那蚊蟲亂飛、悶熱無比的南方夏夜來說,地宮里的一點點恐懼算得上什么?
而眼下,眾人正在看的投影,也不是什么電影,而是一場研討會的直播。
當然,如果是林悅和龍映雪能夠選擇,絕對不會看這如此沉悶的玩意兒,還不如看個電影電視劇什么的。
龍映雪更是心里還想著今天是那部她心心念念期待已久的仙俠劇的首播日。
可惜坐在最前排的幾位師兄師姐堅持要看這場直播,說他們的導師也參與了會議,非要一起觀摩學習、了解前沿發現。
這真是讓林悅和龍映雪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首先,這個會議的主題說是什么“新能源革命”,這聽起來就不屬于考古的范疇,實在不理解為什么要邀請這么多考古專業的教授大拿參會。
其次,她們的導師可沒資格參加這個在第一帝國舉行的高端學術會議。
其實要說起來,要不是林悅和龍映雪被檢測出來發現是“高韌性”人群,以她們那青陽大學本科學歷的背景,恐怕連參加這個金烏遺跡發掘的機會都沒有。
這金烏遺跡太特殊了,據說非高韌性人群若深入其中,極易受到影響,甚至可能出現精神紊亂。
第一帝國的考古隊就是前車之鑒。
聽說不少人回國后都進了精神病院,甚至沈雉余教授更是音訊全無。
這可是嚇退了不少對于這個據說是目前最完整、最豐富的上古遺跡躍躍欲試的專業研究人員。
后來還是東方帝國的考古研究所要求召開全國遴選,不限學校不限學歷不限性別,只要是考古學專業的都可以報名參加。
反正也找不到工作,林悅和龍映雪一看同校同學甚至研究生、博士都在報,就跟風投了個簡歷。
一旦選上了就是正兒八經的研究員,不試白不試呢。
不過也是沒想到,雖然面試和筆試都不難,簡直像是走個過場,可就是“韌性檢測”那一關篩掉了99.9%的人。
她們就這樣稀里糊涂地被錄取了,成了不少同學艷羨不已的金烏遺跡研究員,也算歪打正著解決了就業問題。
更令人驚訝的是,她們在地宮里的表現遠超預期,不僅沒有不適,反而越深入越鎮定,甚至有種“回家”的錯覺。
甚至,教授破天荒讓她們參與原本只有中級研究員以上才能參與的銘文解讀工作。
不過,要想讀懂這些古老銘文,可不是什么輕松事。
兩人雖然知道這是個大好的機會,做得好說不定就能跟著教授成為其學生,可眼前那滿卷如天書般的線條圖騰,怎么看都像一團亂麻。
還好,關鍵時刻同是青陽大學的蘇師姐遞來一篇文章。
“正巧,最近在《歷史前沿》上有篇新論文,應該可以幫你們解決問題。”
兩人看了,文章標題很簡單直接——《上古遺跡銘文初解》。
這樣的題目要么就是作者不懂命題純粹小白,要么就是底氣十足,連包裝都不屑于。
初時兩人只覺得作者口氣太大,可是細細看來,卻愈發震驚——文章中竟系統解析了諸多常見銘文的含義與刻畫規則,其中不少圖案與她們在遺跡中所看到的如出一轍。
真是好東西啊!
兩人懷著感激又好奇的心情看了一眼作者署名,居然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