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是端午,再過些日子太子殿下就要來了,這一年的端午也沒有再組織什么宴會,雖然,太子來可是大事。
所有進出開州府的行人,都要搜身,檢查是否有攜帶武器,還要仔細查驗路引,防止身份不明之人進入。
全家都在忙碌,老家的信就到了,隨著信一起來的,還有一本書。
信里寫了這正是大伯的種地經驗總結出來的書籍,不過書名還沒有起,大伯說了,這書名他想請冉老爹和青竹幫忙想,確定了就直接印刷,他迫切想要看到自己的書成功印刷并擺出來的場景。
“我看不如用上連村的名字命名?就叫《上連農書》,大伯在自序上寫了這本書的來歷,還寫了自己的心得,同時總結了這本書上的內容多是以上連村的農作物種植和觀察后成書,所以我想著叫這名字。”
青竹說了自己的想法,冉老爹立刻拍手贊成,并且還寫了一篇自己閱覽了這本書后的感言,放在自序后面。
冉老爹又仔細檢查,將其中一些可能犯忌諱,或者用詞不當的地方進行修改后,讓人去重新印刷了幾本,留了一部分放在家中,又把重新印刷的書送到了上連村。
很快,大伯寫信來夸贊,感謝兩人的起名,這個名字很好,還朗朗上口,他不期望什么出名,只想著多印一些,送給朋友,讓大伙也看看自己的書。
冉老爹自然不會辜負他的期望,很快就找了印刷作坊,要批量印制,這錢是大伯寄來的,這還是他第一次自費出書呢。
冉老爹將印刷出來的書送到了衙門,送了一本給龐將軍,安王世子自然也有,縣里的官員、州府的官員人手一本,這都是冉老爹自掏腰包多印出來的,他覺得這本農書里的很多經驗都值得學習,其中不僅僅是青竹大伯自己的經驗,還有不少是各村里有經驗的老把式總結出來的內容。
管著春耕的官員,怎么能不了解這方面,有了農書,也能互相交流,很快,就連各村村長,冉老爹都送了一本。
大伙聽說是冉同知的大哥寫的書,由家中子侄整理編撰,都大感佩服,一個個也都拜讀起來,本以為書里多是吹捧的夸夸之談,哪知道竟然是有真才實干的。
里面不僅記錄了每一樣種子從培植發芽到收獲的全過程,還有其中遇到的蟲害,哪一種蟲害對應了哪種解決方法,二伯還把那些蟲子的長相都給畫了下來,供看書人參考。
冉老爹送給龐將軍、安王世子和留在家中的,都是二伯親自畫下來,在后面,利用青竹買去的顏料,調制上色后的彩色書籍,正因為有這些畫,這本書都要厚一些。
那些蟲子和莊稼、野草等等都畫得惟妙惟肖,只要是見過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得出來,這也離不開二伯這些年的細心觀察,否則短時間內怎么能畫出這么多東西。
和平表哥看了這本書,心里也有了靈感,他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收集所有的農具或者工具,將樣子都畫出來,并且編制一本工業書籍。
“青竹,你覺得我這想法可行嗎,能不能做成?”和平表哥拿著書來找她。
“表哥,您有這個想法那就太好了,這會兒沒有改造農具的靈感,說不定在記錄的過程中就能想到呢,還能深入村里,得到更多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