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面上的緊張氛圍消失了,越來越多人跑出來活動,街面上賣什么的都有,大伙也放松了下來,雖然還是沒敢出去逛街,但是附近也有人在賣吃食,青竹讓人去買了一些京城的特色小吃來,葉初陽也安排人來跑腿,每日都給他們準備京城出名的吃食。
時間很快到了十月二十五這日,這日要將新娘的嫁妝拉過去,男方家會安排抬嫁妝的人來,他們身上都會系上紅綢布,嫁妝也都是用箱子裝著的。
這些抬嫁妝的壯漢,要圍著京城走一圈,這也是送妝,由青竹的小嬸、大嫂和兩位堂哥一起護送,敲敲打打一路抬到宣國公府。
青竹的嫁妝一共有六十四抬,而且都塞得滿滿當當,這樣的嫁妝在京城并不少見,但是也只有那些大戶人家才能給得起,普通人家一般是減半三十二抬,也有的十抬八臺。
不過這也不會比宮里公主、皇后們的嫁妝多,她們多是一百二十八抬。
既不會太過顯眼,也不會看起來過于寒磣,嫁妝送到宣國公家巷子口時,噼里啪啦的鞭炮響起,眾人都知道這是新娘子的嫁妝來了。
許多人都好奇這位從外地嫁來的新娘子究竟有多少嫁妝,聽說只是同知之女,怕是不會太多,哪知道一出來,就見著滿不滿當當的人群和箱子,還有人特意數了數,還真是六十四抬。
“嘖嘖嘖,這同知家還真有錢,聽說當初宣國公府送去三十二抬聘禮,看這樣子,是全部送回來了,還又多陪嫁了一半?”
“是啊,不用數我都知道是六十四抬,看看,一個個箱子都滿滿當當的,不過我聽說是這位冉鄉君,自己就很有本事,自己會做生意。”
“那還真是厲害,竟然有這么多嫁妝,有些落魄了的侯爵府,怕是都不一定能拿得出來這么多嫁妝來。”
眾人艷羨的、好奇地目光集中在嫁妝上,宣國公府今日也很是熱鬧,家中的親眷和鄰里好友都來觀禮,聽到送嫁妝單子的人一一念嫁妝,都羨慕極了,青竹小嬸她們則是在指點著這些嫁妝要如何擺放,府里的人對待她們也都客客氣氣,唯命是從,一點也不敢懈怠。
“青竹,我們今日去國公府,那些下人很是重視,對咱們也很尊重,宣國公府的那些親戚女眷,看著也都是好說話的,你明日別緊張。”
“嗯,我不緊張,小嬸,你們也別緊張。”青竹看著幾人早上去時緊張的樣子,笑著打趣。
接著,青竹的小嬸使了個眼神,大嫂將孩子們都喊出去了,小嬸這才臉色通紅地給了她一本書。
她塞給青竹后說道:“你明晚再打開看,這,這是新婚夫妻都要學的,你放在箱底。”她明日出嫁,還會帶有貼身的箱子。
磕磕巴巴說完后,小嬸趕緊找個由頭跑了。
青竹看著那本書的名字,隨后打開書大概翻了翻,笑呵呵地將這本書給放在了箱子的底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