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杭州,不管是葉初陽還是青竹,都有許多事情要忙,等到家中安頓好,衙門里的活也都理清楚了,葉初陽這才邀請杭州的大人們來家中小聚。
剛剛結束了秋收,個縣令及其家眷來府里做客。
好在府里的人也都是原班人馬,也都參與操辦過不少大型宴會,所以這一次宴請,下人們全都有條不紊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各家夫人們從昨日就開始打扮,還要帶著自家的兒女前去,自然要將他們收拾得精神一點,葉大人是整個杭州最大的官,冉鄉君還有封號,若是誰家的孩子能夠入了他們的眼,以后還用擔心前程和親事?
特別是女孩子們,都被母親打扮了一番,聽說冉鄉君是個愛讀書的人,還讓家中的女兒多背一些詩,若是有機會,就能被鄉君記住。
清江縣的縣令家中也是同樣的情況,李豐帶著妻女登上了馬車,押運著糧草朝著杭州府來。
“如玉,這次辛苦你帶著女兒們去,她們在你的教導下,看著都有大家閨秀的樣子了,這次咱們也不指望攀上葉大人一家,就安安生生去見見世面就好。”
“夫君放心,我一定會帶好女兒們的。”張如玉的穿著,就是一普通縣令夫人的衣著,并沒有因為自己曾經是淮陽伯府三小姐的身份就高高在上。
“有你在,我是放心呢,嫁給我是委屈你了,孩子們都會好好跟著你學習,一定不會讓你為難的。”
“是啊,母親,我和妹妹一定會乖乖聽您的話。”李豐的大女兒今年十歲,扭著手帕,心里雖然有些緊張,可想著母親在家中教導的禮儀,又放下心來。
“母親,鄉君是不是很兇啊?”小女兒有些害怕,她今年八歲,第一次去參加這樣的宴會,想到之前在老家,爹送她去念書,那些孩子都說她們是沒娘的孩子,還嘲笑她。
“別擔心,冉鄉君不是壞人,她是個很親和的人,對人很好,一點架子都沒有。”
“母親,你見過冉鄉君嗎?”小女兒瞪大了眼睛問道。
“母親以前住在京城,聽說冉鄉君也住在京城,定然是見過的。”兩個小家伙開始討論起來,一路的緊張也慢慢消失。
“是啊,我以前見過冉鄉君一面,她很好,是女子中的典范,聽說當年她的父親也是一個縣的縣令,她幫著種植了茶葉,還讓當地的百姓們都過上了好日子,后來又開了許多作坊,讓開州的女子們都能賺到錢,不用受限于夫家,還去過海外,見識過沙漠里的綠洲,看過波濤洶涌的大海。”
她溫聲細語給孩子們講了冉鄉君的事跡,兩個孩子聽得驚訝極了。
“哇,冉鄉君真厲害,要是我以后也能有冉鄉君那么厲害就好了。”兩人滿是欽佩之情。
“冉鄉君不常有,但是做到像冉鄉君那樣的人,首先就是要有自信,其次要多讀書,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明理,你們回來后要好好讀書知道嗎?”
“你們母親說得對,要好好讀書,做個像冉鄉君那樣的女子,不必拘泥于內宅之中。”李豐也笑呵呵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