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和老太太用人參吊著命,就等著青晨衣錦還鄉。
所有人都知道兩位老人時日無多,可是他們已經做不了太多,只能眼睜睜看著兩人走到生命的盡頭。
青晨在大家的期盼中,騎馬飛奔著回了老家,將自己中進士的消息親自再告訴兩位老人一遍。
“我們走后,將我們合葬在一處,我們家能有今日,你們不可忘了,都是青竹和青竹他爹換來的,你們不可為了一點小恩小惠,忘了兄弟姐妹之情。
一個家要想長久,靠的永遠不是算計自家人,我們不能再看著你們走下去,今后的路,只有你們自己走,沒有人提醒,你們也要時刻提醒著自己,不要忘了今日的榮耀是因為誰。
我們沒有什么遺憾的事情,這輩子有你們已是最好的結果,我們死后也不必大操大辦,我們生前兒孫子女孝順,不必因為操辦傷了你們自己的身子,特別是孩子們,他們年紀還小,萬萬不可累著,病著他們。
老婆子,你還有什么要交代的沒有?”
老爺子說完,又看向老太太,他們這些話是當著族老們的面說的,不讓別人因為喪事攻訐兒女們。
“沒有了,我這輩子過得很好,兒孫自有兒孫福,以后的事,你們自己商量著來,父母永遠不是你們一輩子的依靠,只有自己才是。”老太太輕微地搖了搖頭。
似是交代完了遺言,兩位老人心情平和下來,不過還是在深夜,在兒女守在一旁的時候,帶著笑容閉了眼。
一時間,冉家老宅放了幾炮,村里人都知道,冉家兩位老人,一直撐著,到今日,終于共赴黃泉。
葉初陽趕到時,已是第二日。
作為孫女婿,葉初陽不需要守孝一年,不過若是孫女婿自愿為長輩守孝,也是可以守滿七七四十九日。
兩位老人同時離世,雖說兩人生前說喪事從簡,可是冉老爹他們卻沒有簡單辦了,而是讓他們風光大葬。
喪事結束后,葉初陽和青竹在這里守了四十九日后才回到京城。
冉老爹已經上了丁憂的折子,雖然兩位老人是同時離世的,但是父母之恩,從懷上起三年內不能離開父母身邊,所以他們兄妹決定為兩位老人守孝六年,孫子輩守孝一年。
回到京城,已是六月了,想到兩位老人離世前說的話,青竹收起了悲傷,要將日子過好了,才能不讓他們擔憂。
葉初陽回京述職,皇上果然將他留在了京城,擔任戶部右侍郎,這是實打實地升了官。
宣國公精神依舊好,帶著重孫們整日和老朋友來往。
葉初陽并不打算繼承國公府的爵位,而是要走文官的路子,所以宣國公給阿朝請封,將他封為宣國公府世子,以后接替宣國公的爵位。
青竹將自己和大伯這些年的成果稟報給皇上,皇上看完了他們這些年的悉心研究,對于他們五年如一日,從來不炫耀,只默默做事的精神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