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站在那些掏兜人的立場,沒有公開宣布分家反倒是件好事。
錢是你們家答應好的,找誰都一樣。
看了眼似乎不再那么憨厚的楊干事,李明善也只能在心里無奈嘆了口氣。
果然老實人就活該被槍頂著。
不管為了所謂的家族名譽,亦或者為了不讓別人戳脊梁骨,鄙夷李庸喜教子無方,其實結果李明善在重新踩上這片土地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楊叔,我看這修繕款你也別跟大伙攤派了,既然我大伯已經發過話,那不管最后縣里能從上面要回多少,剩下的我補。”
“補?李明善,你知道那是多大的工程么?”
“知道,聽村里修繕隊老楊頭說了。”
李明善甩了甩腦袋,等李仁貴的吼聲徹底沒了聲響,這才把手機重新湊到耳邊開口,“城墻1800米,敵樓3座,雁塔1座,包括六郎祠,關帝廟在內建筑13座,邊貿街一條。”
聽著清脆響亮的報菜名,李仁貴一時間心緒稍有復雜。
那城門樓子別說是李明善,就算是他自己小時候都已經破破爛爛,遠處看就跟一高聳的黃土垛子般,哪有什么昔日塞外雄關的風采。
也就是到了90年代末和新世紀初,在縣里組織,和楊家后人主持下進行過兩次修復,才堪堪讓那城樓看著不那么寒酸。
只不過保護歸保護,大家生于斯長于斯,都是吃著黃米飯喝著滹沱河水長大,出錢出力保護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當然沒的說。
可自家前兩回把錢掏出去連個響都沒有,這次還特意挑全家最小,啥啥不清楚的二愣子糊弄,合適么。
一想到這,李仁貴雖說對家里老大這種拍完板就跑的行為特別不齒,但要說一點火氣沒有也是騙人。
就算羊毛也不能緊著一家薅吧。
“爸。”
“嗯?”
“聽村東老楊家說,之前兩次都是我爺主動提出要捐的?”
“是有這么回事,可你要知道……”
“我知道啊,費錢嘛,我還嫌他們想象力不夠豐富嘞。”
“再說了,年年修繕年年舔著臉化緣算怎么個事,既然要干就把代州干成景區,打文化牌,有了自我造血功能,到時候大家都省心。”
聽完兒子的描述,李仁貴登時就想打飛的連夜殺回去。
別人本來只想要個饃,你倒是大方,直接給整了桌山珍海味。
“李明善!”
“安啦安啦,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總要給鄉里鄉親謀條來錢的路子吧。錦山再大,能容多少人。”
回到老宅的李明善抬頭看了眼供桌上的牌位,才語氣輕松地回復道:“更何況我爺爺把前九十九拜都拜完了,作為孫子,最后這一哆嗦怎么著也得給漂漂亮亮地整了吧。不然他老人家今晚要是想找人聊天,您說是該找您還是找您?”
李仁貴……
這娃絕對是自己親生的,坑起爹來連個心理障礙都沒有。
大抵是想到了半夜被李庸喜跨海追殺的下場,為了不讓老人家辛苦跑這一趟,李仁貴也不想那么多了,直接交權。
“行了,你自己看著辦吧,等那邊出了預算再說。”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