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美國的運營商的過去輝煌無比,作為曾經的美國第一大企業,光是他們自己的實驗室里,就培養出來了七個諾貝爾獎得主。而他們的規模太大,也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笑話。
ATT是美國第一大企業,IBM是第二大企業。美國人認為ATT太大了,需要拆分,把它拆分成了七個公司,于是乎,從此以后,IBM成了美國的第八大企業……
和運營商們相比,即使是IT產業的老牌霸主IBM,都只是這樣的一個地位。因此也可想而知,一家新興的IT公司想要完全取代運營商,那會是怎樣的震撼。
這樣的一家公司想要融資,投資公司打破了頭也會來爭搶著送錢的。就算是這個未來有些遙遠,也依然還是會有人愿意賭一把的。而且也只有這樣的業務,才能夠讓那些外國投資者們拼盡全力想要讓森蘭發展到國外去。
和廣告的那點盈利相比,這才是真正足以讓人動心到了不惜一切也要拿下的產業。
“可是這樣的大話說出去……怕是運營商們不會很高興吧?我們要取代他們,他們難道還能眼睜睜看著我們這么做不成?”
“所以我要去和張局長……嗯,現在應該是張副總見個面,和他好好談談。”杜立鼎點點頭,也不甚在意,“其實我們的口號,終究只是一個口號而已。我們怎么可能取代運營商?你別忘了,雖然我們的軟件不要錢,可是上網卻要錢。網絡的收費也是掌握在運營商手里的,他們不點頭,網絡電話的成本怎么可能低下來?”
喊出來取代運營商的口號,最有可能的麻煩就是惹得運營商不高興,反過來對付森蘭。要是真的直接一頭撞上運營商的鐵壁銅墻,森蘭再強也是注定要完蛋。
可問題在于,所謂的取代運營商,其實也只是一句口號而已。
首先,電腦攜帶肯定不如電話方便,在智能手機時代到來之前,網絡電話再怎么便宜,也無法取代手機的意義。手機的實用性要超過電腦,這一點就已經決定了網絡電話很難有快速的發展。
其次,網絡電話除了需要電腦,還需要網絡才行。2001年這個時候,別說國內的網絡環境還不算多好,就是美國的網絡環境在杜立鼎眼里一樣也是頗為落后。沒有發展良好的無線網絡,就算是真的有了大量的智能手機又能如何?網絡應用一樣還是搞不起來。
而真的想要讓網絡鋪開的更徹底,還得再很久。在杜立鼎看來,那怎么也得是2013年之后再說了——至于說為什么是2013?因為WiFi技術的專利掌握在澳洲政府手里,這個專利2013年過期……
有些時候,科技的發展就是這樣受制于一兩個專利的到期與否。WiFi專利不過期,無線網絡就鋪不開,這和豐田的行星齒輪專利在2018年過期,所以大量的汽車公司都在2018年開始了自己的混動車計劃……
這兩者其實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