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言最近有了新的心思,其實歸根到底,可以說是因為他有些嫉妒自己的弟弟了。
杜立鼎最近回到了校園,他的數學論文影響不小,據說已經在田院長的建議下,向數學發明雜志投稿了。能夠在數學四大期刊之一發表論文,這種殊榮極為難得,所有森蘭的員工,對于自己這位大學期間就能夠在自然和數學發明上發表論文的老板也是極為推崇和驕傲,但是這些人里顯然不包括杜立言。
對于杜立鼎發表論文這件事情,杜立言心里的感受可謂是五味雜陳。因為他了解數學,更了解杜立鼎,所以也更清楚這件事情的份量和不可思議。
雖然在整個90年代,中國的奧數成績非常出色,但是真正能夠在頂尖的數學期刊上發表文章的數學教授卻并不多。拋開港大的教育體系和大陸不同不計,改革開放以后,四大期刊獲得的中國投稿可謂寥寥無幾。數學年刊上只有02年南開大學的一片論文,數學學報上只有2000年燕大的一篇論文,美國數學會雜志上一篇沒有,而德國的數學發明最多,可從84年到02年,一共也才只有11篇。
也就是說,拋開剛建國時,49-51年的論文不提,中國到02年為止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一共才只有13篇。
當然,杜立言也相信在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時間里面,中國的頂級數學論文數量肯定會有一個激增:90年代至今的那些奧數冠軍們,總得需要一個時間去學習進步,去自我成長,才能夠在未來發揮實力。尤其是2000年的黃金一代,其中絕對不乏頂尖的數學高手:杜立言是親身見過惲之偉等人實力,并且也心服口服,他們要是沒能力發頂級論文,那一定是數學界出問題了。
可是現在中國數學界還沒有那么強勢。杜立鼎的論文在田院長的要求下發往了數學發明雜志,也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了。一個學生的論文能夠被頂級期刊發表,在國內也絕對是絕無僅有的,最近杜立言也在學校內外,聽到了不少的說法。
“這也就是在燕大,發表了頂級期刊上的論文也還有人壓得住他。要是在別的大學,哪怕是隔壁,就這一篇論文,也足夠杜立鼎從學生直接晉升成教授了。”
類似的傳言,在學校里面不少。當然,這話肯定有些夸張和拿隔壁調侃的意味,水木終究不是一般的二流大學,怎么也不可能因為一篇出色的論文就讓學生當教授,但是換上一些比較差的大學,這還真是說不準的事情。
這樣的高度已經是國內很多學者望塵莫及的了。
這件事情對杜立言的沖擊很大:在上大學之前,杜立言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學者。那個時候他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在學術上足夠做出來一番事業。
可是上了大學之后,一來他開始跟著杜立鼎創業,精力上不夠用了。二來見識到了惲之偉等人的水平,他也確實認識到了自己有差距,他在學術上能夠有所成就的信心,其實也算是淡了不少。
只是就算如此,他也沒有想到杜立鼎竟然也會跑到他前面去——竟然連杜立鼎都能夠發表數學論文,引起轟動了。
杜立鼎在計算機領域折騰,在物理學領域折騰,杜立言都覺得無所謂,唯獨數學方面杜立鼎有成就,讓他覺得有些憋氣。自己的夢想已經快要被磨滅了,但是杜立鼎卻在自己面前拿數學論文耀武揚威,也讓他覺得命運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