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接過任務卡,全組馬上集合,準備前往最后一個檢查點。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小時二十分鐘,距離三小時的時限越來越近了。
“最后一個檢查點是團隊協作區,“張勇看著地圖說,“位置在'鷹眼巖'平臺,距離這里大約還有三公里,但幾乎都是上坡路。我們必須加快速度,爭取在時限內完成。“
段景林注意到岳鳴的狀態依然不佳:“要不要我幫你分擔一些裝備?“
岳鳴搖搖頭,倔強地說:“不用,我能行。這是考驗,我必須靠自己完成。“
小組再次出發,向著最后的檢查點進發。這一段路確實如張勇所說,幾乎全是陡峭的上坡,對已經疲憊的士兵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段景林盡管自己也感到疲憊,但他始終關注著岳鳴的狀態,時不時放慢腳步確保友人不會掉隊。他悄悄地接過岳鳴的水壺,減輕他的負擔,岳鳴雖然注意到了,但此時已經沒有力氣拒絕。
行進途中,他們偶爾能看到其他小組的身影。第二小組似乎已經到達了最后的檢查點,而第四小組則在他們后方不遠處。競爭的氛圍讓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
終于,在行軍兩小時五十分鐘后,第三小組到達了最后的檢查點——團隊協作區。這是位于“鷹眼巖“平臺上的一片開闊地帶,視野極佳,可以俯瞰整個山谷。遠處,虎牙山的主峰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雄偉。
最后一個檢查點的負責人是王教官,他面無表情地看著氣喘吁吁的第三小組:“第三小組,團隊協作任務:在指定區域內搭建一個能容納全組人員的救援帳篷,并設置通訊設備,要求二十分鐘內完成。這是模擬在惡劣環境中建立臨時救援站的操作。“
張勇迅速接過任務單,將小組召集在一起:“分工合作,節約時間。段景林、李文韜負責帳篷主體搭建;岳鳴、王磊負責準備通訊設備;趙海濤、劉能負責地面處理和輔助支架安裝;我和吳強負責整體協調和最終檢查。“
所有人立即行動起來。段景林和李文韜開始展開隨身攜帶的野戰帳篷。這種帳篷設計緊湊,但組裝起來相當復雜,需要精確的操作。
“先連接主支架,“段景林指導道,“然后再展開頂部防水層。“
兩人動作熟練,很快就完成了帳篷骨架的搭建。與此同時,趙海濤和劉能已經清理好了地面,并開始安裝輔助支架。
岳鳴和王磊負責的通訊設備包括一臺便攜式衛星電話和一套短波電臺。盡管岳鳴的體力已經接近極限,但他的專業技能在這里得到了發揮。他熟練地組裝著電臺,調試頻率,確保通訊暢通。
張勇在一旁協調各組工作,確保每個環節都按照計劃進行。他不時看一眼手表,提醒大家時間的緊迫性。
“帳篷主體完成!“段景林宣布,他和李文韜已經成功搭建起了能容納八人的野戰帳篷。
“通訊設備準備就緒!“岳鳴也報告道,衛星電話和短波電臺都已經設置完畢,可以使用。
最后,在張勇的指揮下,所有人合力完成了救援站的最終設置,包括內部的簡易醫療區和休息區的劃分。
“第三小組,團隊協作任務完成時間:十七分四十二秒。“王教官宣布,“評分:90分。配合默契,分工明確,尤其是通訊設備的設置非常專業。扣分項:帳篷防風固定不夠牢固,在實際惡劣環境中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張勇接過最后一張任務卡,第三小組成員相互擊掌慶祝。他們成功完成了全部五個檢查點的任務,總用時兩小時五十分鐘,在規定的三小時時限內完成了十五公里的負重行軍和所有任務。
小組成員們筋疲力盡地坐在地上休息,享受著任務完成后的短暫放松。岳鳴幾乎是癱倒在地,大口喘著氣。段景林遞給他一瓶水和一塊能量棒。
“你表現得很好,“段景林真誠地說,“尤其是在通訊設備那部分,沒有人比你做得更專業。“
岳鳴微笑著接過水和食物:“謝謝,不過沒有你的幫助,我可能堅持不到最后。“
兩人相視一笑,在這充滿挑戰的一天中,他們的友誼又深了一層。
不久后,秦淵來到“鷹眼巖“平臺,召集所有已經完成任務的小組。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五個小組成功抵達,另外三個小組仍在路上。
“首先,祝賀各位成功完成今天的強化訓練。“秦淵的聲音洪亮,“你們展現出了軍人應有的素質和能力。但這僅僅是開始,接下來的聯合演練將更加考驗你們的綜合素質。“